国家卫计委于2016年12月27日,颁布了我国首部有关医疗机构环境感染控制的标准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规范》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等要求。
环境表面是指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指建筑装修表面,指墙面、地面、玻璃窗、门、窗台、卫生间台面等方面,是不可移动的表面;医疗器械设备表面指仪器设备表面,是可移动的表面。医疗机构的环境表面也被称为“无生命”的环境表面。
《规范》推荐采用物理方法来处理复用的清洁工具,即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保存,从提高清洁工具复用的有效性。复用处理全过程自动化控制,质量。物理消毒的重要参数—A0值达到600,是卫生用品复用低标准,可以通过80℃持续10 min、90℃持续1 min或93℃持续30 s来实现。
WS/T 508《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于2016年颁布,其主要要求内容包括:
二区三通道:
• 脏污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的全封闭式、实质性隔断,两区之间空气不能对流。
• 脏污进入通道(含传染品进入通道),清洁品发货通道,人员进出通道。
分类与分区处理:
• 床品,工服,手术服(棉质)等常规医用织物采用洗衣龙或隔离式洗脱机处理;
• 婴幼儿,产科等零星纺织品,单的隔离洗脱机处理;
• 传染品、地拖抹布类,立封闭区域用隔离洗脱机处理;
• 洁区同样做相对隔离分类、分区整理。
流程和路径:
• 工作流程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 合理设计,注重效率流程,感控流程,管理流程建设。
医院中心消毒供应是严格按照洁污分流原则并依照工艺流程单向循环布置的。工作区采用单向流程布局,污染→清洁→洁净分区设置,并与手术室有直接联系通道。污染物品的接受和清洁消毒品的发放分设不同的出入口。污染物品接受后经分类、清洗、打包后送入高压蒸汽或化学灭菌消毒后取出,检验、存放,再按定单发放。
中心消毒供应部分为三个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工作区采用单向流程布局,污染→清洁→无菌区设置,双门式自动清洗消毒机介于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双门式高压灭菌柜介于清洁区和无菌区之间。由于一般建筑的平面形式受这些设备的影响很大,因此双门式自动清洗消毒机使污染区和清洁区完全隔离,双门式高压灭菌柜使清洁区和无菌区完全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