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YY/T 0506 .2016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公用纺织品清洗质量要求(SB/T 107862012)等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要求,以及医疗布草类型、成分、规格与克重的分析、布草的污渍性质分析、洗涤工艺对水质、化料、设备、主要工艺、洗涤程序、以及洗涤故障的处理选择,是医院洗衣房科学合理布局的主要依据。
医院洗衣房规划设计要求
1、洗衣房十二项要求区别于原普通洗衣房,要规划好“两区三通道”,即净区、污区、工作人员通道、医用织物接收通道、医用织物发放通道。
2、其次,要做到工作流程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要求物流无交叉,设备的布局要统筹考虑。
3、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设置完全隔离屏障。完全隔离屏障的定义是“洗衣房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的全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卫生隔离式设备医院洗衣房建设,在设计要求上,需要将洁净区、人员净化、物料净化和其他辅助用房进行分区布置。同时应考虑生产操作、工艺设备安装和维修、气流组织形式、管线布置以及净化空气调节系统等各种技术设施的综合协调结果。
整体要求:洗衣房建筑面积和硬件设施均应与医院的规模、性质、任务相适应,并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
功能要求:两区(污染区和清洁区);两车(污车即回收车、洁车即下送车);三通道(工作人员通道、织物接收与发放通道)。
污染区内应设有医用织物接收与分拣间、洗涤消毒间、污车存放处和更衣(缓冲)间等;
清洁区内应设置烘干间,熨烫、修补、折叠间,储存与发放间、洁车存放处及更衣(缓冲)间等。
管理要求:分别设有人流、物流通道;物流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医院对于感染性织物的洗涤,推荐采用卫生隔离式洗涤设备;对于清洁织物卫生质量的检查指标明确、量化;明确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流程要求,由污到洁顺利通过,不得逆行;对于医疗洗涤服务的资质审查也将更加严格。
期间,作为医院后勤保障系统院感防控的重要环节,隔离式洗脱设备也因此成为医用织物洗涤提供医院后勤保障的关注焦点,医洗机构的规范化进程必将进一步加快。
卫生式隔离洗脱机的推广应用势必会成为统一医洗质量标准的有效途径。因为卫生隔离式洗脱机能够在具备传统型全自动洗脱机所有功能的同时拥有前后双开门装置,实现布草装填与取出通过隔离墙将洁污区单分开,避免脏净布草交叉感染,在处理高污、高菌性的医院病床用品、手术服、传染科布草物品处理时具备特优势。
卫生隔离洗涤,将洗衣房分成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两个单的作业区间。织物从位于非洁净区一侧的机门装入洗衣机,完成洗涤后从位于洁净区一侧的机门取出。不仅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洗涤(织物从同一处机门装、取)引发的二次污染,而且具有洗净度高、脱干含水率低的性能,一举解除了医用织物洗涤用户的大痛点,为医用织物洗涤提供了目前有效的解决方案。
按照《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设置清洁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和污染区设置全封闭式实质性的完全隔离屏障,使用后的织物只能通过卫生隔离式洗涤设备进入污染区。在污染区进行收集、分拣、洗涤和消毒,在清洁区进行烘干、熨烫、折叠、储存和发放。
(1)功能房间。常用的功能房间包括办公室、更衣室、淋浴室、卫生间和周转库房等。①应在污染区和清洁区入口处设置工作人员更衣室、淋浴室和卫生间,起到缓冲作用;②办公用房宜设在清洁区和污染区以外的区域,且可通向清洁区和污染区,方便日常办公;③在污染区靠近洗衣机的位置应设置化料库,使投料距离短,减少建造成本;④为防止感染织物对工作人员和其他织物的污染,提高感染织物洗涤效率,可在污染区单设置一间重污染洗涤间;⑤《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新生儿和婴儿的感染织物单机单洗,因此可在重污染洗涤间设置至少2台小载重的感染织物洗衣机和2个以上消毒浸泡池,消毒浸泡池主要针对不耐热的感染织物进行先消毒;⑥应在清洁区设置周转库房。
(2)辅助用房。包括空压机房、空调机房、新风机房、排烟机房和排风机房。空压机的主要作用是为洗衣机的起、停、进排水、加热输送气源或气动动力。由于洗衣房内设备常年运行,因此室内温度较高,且污染区空气污浊,需设置空调及新风系统,在排烟机房还应设置湿式绒毛收集器,防止织物绒絮从洗衣房排出污染院区空气,此外在污染区还应设置空气消毒设施。
(3)注意要点。①洗衣房结构布置宜采用框架结构,因洗衣房内部大型设备较多,工作流程较为固定,该结构更方便内部设备的灵活布置;②除清洁污染区域内的功能用房外,其他工作环节区域,宜按工作流程分区设置,且清洁和污染各区域内部不宜设置隔断墙,因各区域的织物传递均需通过洗衣推车进行运送,隔断的减少为洗衣推车的停放提供了更大的使用空间;③有条件的医院可引进全套的自动化设备,不仅可以减少人工,也可提高工作效率,是未来洗衣房建设的发展方向;④设备布置时应注意,洗衣机摆放间距至少要预留0.6m,方便日常维护和维修,洗衣机投料处至少预留2m距离方便衣物投掷;⑤烘干机可并排紧密布置,机身背部至少留1m距离的检修空间。
医院地巾/抹布的感控管理加强医院地巾抹布复用(机洗)的感控管理,有效切断传染源,降低院内感染率, 确保地巾抹布的接触人员职业安全, 医院环境表面的清洁消毒质量。
推荐采用卫生隔离式机械清洗,热力消毒,A0 > 600,热力干燥,装箱贮存,取之即用。
医疗洗涤洗衣房的升级,医院洗衣房的建筑布局控制、人流物流气流控制、设备控制、工艺流程和过程控制,杜绝医疗织物交叉污染渠道。
1、洗衣房十二项要求区别于原普通洗衣房
医疗洗衣房建筑布局是贯彻本标准的基本条件,标准中有12项要求。
2、要规划好三个通道
“应设有工作人员、医用织物接收与发放的通道”——明确要求这三种通道都是的,不能混用通道了,所以要规划好三个通道,使道路畅通。
3、“工作流程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要求物流无交叉,设备的布局要统筹考虑,研究避免物流交叉和逆行。
4、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设置完全隔离屏障
要求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应有“完全隔离屏障”,是达到的要求。完全隔离屏障的定义是“洗衣房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的全封闭式、实质性隔断,除分别开设通道门共人员进出和物品由污到洁运送外,两区之间空气不能对流”。
5、不能含糊的更衣室
“污染区应设更衣(缓冲)间等,清洁区应设更衣(缓冲)间等”,“污染区及各更衣(缓冲)间设洗手设施,宜采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要求两区均留出更衣(缓冲)间,要点:①更衣(缓冲)间不可共用;②不但要有更衣间,还要有缓冲间,类似制药厂的两个更衣室:一更换鞋(缓冲)、二更更衣;③更衣室内要有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布局时要考虑上下水位置。
6、对通风量有了定量要求
“污染区室内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宜达到10次/h,小新风量宜不小于2次/H。
7、对地面和台面清洁提出要求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污染区的地面与台面采用有效洗涤剂进行拖洗/擦拭,消毒方法参照WS/T367执行;清洁区的地面、台面、墙面应每天保洁”,这就要求地面和台面要适应拖洗/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