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洗涤消毒供应中心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各类企业主体都在抢先布局,市场参与者之间都在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在区域市场进行积极布局,彼此还未出现直接的项目竞争,业务区域重叠尚不明显。
第三方医疗洗消中心的发展,能够正好解决医院面临的痛点,可以减少建设成本和管理运营成本,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发展其他医疗服务。并且政策方面也允许医院外包消毒服务,这为各大医院打开了方便之门。
我国第三方消毒供应服务起步较晚,尚处于成长期。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表示要支持第三方消毒供应服务市场的发展,这为企业营造了宏观政策环境,伴随医院消毒外包服务需求的增加,市场迎来了发展契机。
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主要针对医疗洗涤管理和医疗洗涤技术两方面提出了要求,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医用织物分类、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等。
针对我国当前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的现状,提出了该标准适用于医院洗衣房和提供医用织物洗涤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018年6月11日《关于印发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等三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同时明确了设置消毒供应中心的标准,尤其对硬器械、软器械、内镜中心的面积设定了下限,分别为2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800平方米,即建设一家较全面的第三方消毒中心,总面积在6000平方米左右。
《通知》针对区域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虽然获得了医疗机构身份的确认。这一标准业内现状不少,大多数已运营区域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无法达到,对此,医政医管局给予一年整改缓冲期,如至2019年6月仍未达标,就属于非法行医。
其中和医用纺织品直接相关的变化,便是软器械概念的推出。软器械是指手术衣、手术盖单等可阻水、阻菌、透气,可穿戴、可折叠的,具有双向防护功能的,符合手术器械分类目录的感染控制器械,不含普通医用纺织品。这类医用纺织品的清洗、消毒、干燥、检查、折叠、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应在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