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标准化,指的是企业按照确定的技术指标进行生产,以此产品品质稳定。目前,我市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标准的仅占6.75%,而上海的这一数值为95%;有了标准,企业能否准确采纳,靠的是生产各个环节的度,即计量。目前我市高计量基标准数量不到上海的60%,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量值溯源计量标准、计量检测技术与校准方法等还存在空白。
好品牌少不了好质量,但好质量并不等于好品牌。沙坪坝新桥医院对面小山坡上的一个城中村里,有个名叫“窝凼”的工业园区。这个不起眼的地方,“藏”着曾在川渝两地一时的三峡电器厂。记者日前走访发现,这里车间大门紧闭,空无一人,据称已经陷入半停产。
三峡电器有着令人称道的产品质量。市经信委退休干部詹先生回忆说,重庆工业界曾流传着一个关于三峡电扇质量的经典故事:有个学生出国留学,家里的电扇忘了关,一年后他回到家,发现电扇竟然还在转。
有质量却没有好品牌,问题出在缺乏创新。“美的、格力年年都推出新款式,但三峡电扇始终都是老样子,消费者对质量的理解,其实早已超出了‘结实’的范畴。”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王鸣剑认为,如果说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创新就是品牌发展的动力。
“‘十三五’期间,重庆产品还将增加800个。”张宗清说,为达成目标,我市已在九龙坡金凤建成质检基地,设置了10多个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项目,希望抓住夯实产品质量这一关键环节,给全球消费者创造越来越多货真价实的重庆“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