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支护小导管打孔机缩尖机
一、
小导管施工土体技术
1 小导管注浆是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的一种措施。在软弱、破碎地层中凿空后极易塌孔,且施作锚杆比较困难或者结构断面较大时,应采取小导管支护。小导管支护配合钢拱架使用。在条件允许时,也可在地面进行注浆加固;在有导洞时,也可在导洞内对隧道周边进行径向注浆加固。
2 小导管注浆支护的一般测如下:钢管直径30 - 50mm 钢管长 3 - 5m ,钢管钻设注浆孔间距为 100 - 150 mm ,钢管沿拱的环向布置间距为 300 - 500 mm .钢管沿拱的环向外插角为 10°一 15° ,小导管是受力杆件,因此两排小导管在纵向应有一定搭接长度,钢管沿隧道纵向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m .
导管安装前应将工作面封闭严密、牢固,清理干净,并测放出钻设位置后方可施工.
3 采用小导管加固时,为工作面稳定和掘进安全,应确保小导管安装位置正确和足够的有效长度,严格控制好小导管的钻设角度。用作小导管的钢管钻有注浆孔,以便向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也有利于提高小导管自身刚度和强度。
4 小导管注浆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浆液充满例借及周围空隙,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应由试验确定。
小导管在隧道开挖时承受地层的压力,为灌浆质量防止漏浆,小导管的尾部需设置封堵孔。
注浆施工应根据土质条件选择注浆法:在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渗入注浆法;在砂层中宜采用挤压、渗透注浆法;在粘土层中宜采用劈裂或电动硅化注浆法;在淤泥质软土层中宜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
注浆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可注性,固结后应有一定强度、抗渗、稳定、耐久和收缩小,浆液须,注浆工艺应简单、方便、安全注浆材料的选用和配比的确定,应根据工程条件,经试验确定。
注浆施工期应监测地下水是否受污染,应该防止注浆浆液溢出地面或超出注浆范围
二、小导管支护原理:
1小导管是稳定开挖工作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施工方法。在软弱及破碎岩层施工中,小导管对松散岩层起到加固作用,注浆后增强了松散、软弱围岩的稳定性,有利于完成开挖后与完成初期支护时间内围岩的稳定,不至于围岩失稳破坏直至坍塌。
2小导管注浆适用于隧道拱部软弱围岩,松散、无粘结土层、自稳能力差的砂层及砂砾(卵)石层级破碎岩层。
3通过小导管注浆能改变围岩状况及稳定性,浆液注入软弱、松散地层或含水破碎围岩裂隙后,能与之紧密接触并凝固。浆液以充填,劈裂等方式,置换土颗粒间和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及空气后占据其位置,经过一定时间凝结,将原有的松散土颗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良好的固结体,使得围岩松散破碎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
预支护小导管打孔机缩尖机
中国工业报记者 邓文龙
中国工业报记者在近日召开的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上了解到,2017年,福建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全省工业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工业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工业稳中向好
福建省经信委主任翁玉耀在会上指出,2017年福建省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2146.85亿元,比上年增长8%,总量超年度任务近250亿元,是近几年来完成目标任务好的一年;技改投资完成5673.1亿元,增长11.8%,超额完成5000亿元的年度目标;多数行业实现正增长,企业增长格局趋好,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地区工业平稳运行;两化融合、信息化发展指数均居全国第7位。
令人欣喜的是,全省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854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3090亿元,在全国位次从第11位提升至第9位,占全国比重提高近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从15333家扩大到17432家,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从15家增加到39家,大量中小微企业在细分领域占。有45种工业产品技术达到国际水平,95种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面板、芯片、锂电池、永磁电机等产品抢占行业制高点。
翁玉耀表示,未来三年是福建省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福建经济再上新台阶,工业要主动挑大梁,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要增长8%,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7.5%左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45亿吨标准煤以内,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新突破。特别是在2018年贯彻精神的开局之年,要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把发展与实现赶超有机统一起来,在强产业提后劲上取得新突破,在增创新优供给上取得新进展,在抓转作风上取得新变化,为加快建设制造业大省,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作出更大贡献。
全力推动产业迈向中
翁玉耀认为,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未来三年做好经信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福建工业经济发展,要坚持质量、效益,以建设制造业大省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根本要求,抓好项目建设、稳定增长、创新驱动、行业提升、集聚集群、党的建设,全力推动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迈向中,着力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在贯彻精神的开局之年,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项目带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项目是固投、是后劲,是经济工作的抓手,没有项目,一切无从谈起。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对接生成一批2020年前能发挥效益、具有较强性、带动性、根植性的产业龙头项目和产业链“补短板”项目。2018年力争新对接民企产业合同项目投资4000亿元以上,开工率50%以上。要紧盯节点加快项目建设,要密切跟踪推进未来三年1389项支撑项目,促进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要兑现政策抓好企业技改,推动省级技改基金滚动投资。要优化项目推进机制,抓好签约、开工、投产三个关键环节,确保产业项目不断接续、滚动发展。
二是抓稳定增长,夯实工业基本盘。要在提高政策的性、提高运行调度水平、拓市场和产融对接、提升服务上下功夫,完善“政企直通车”,开通运营工业企业服务云平台,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三是抓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培育壮大高成长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角兽”、“隐形”、“单项”、“专精特新”和“科技小巨人”企业。要健全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机制,完善普惠性支持政策,促进一批核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解决一批共性关键技术需求。要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完成“中国制造2025”福建行动计划阶段性任务,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提升工业设计创新能力。要加快推动军民融合,鼓励“军转民”、“民参军”。
四是抓行业提升,推动迈向中。健全“六个一”产业分析推进机制,每年调整完善产业发展路线图,以“一个行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延伸壮大主导产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对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建设柔性显示生产线、集成电路生产线等重大项目,打造东南沿海新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机械装备要实施智能制造和装备创新工程,突破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工艺,支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创新应用和保险补偿试点,推动海工装备、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等优势装备和产品“走出去”。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装备、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争201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打好“互联网+”、“数字化+”、“标准化+”组合拳,深入实施“数控一代”、“智能一代”应用示范工程。
五是抓质量效益,提高有效供给能力。是提升品牌质量,把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理念融入经信发展各领域、各层面、全过程,推动建材、冶金等传统优势行业实现精益制造、产品创新、品牌提升。其次要加快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严格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坚定淘汰落后产能,完善法治化、市场化产能退出机制,确保落后产能应退尽退。探索开展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土地、资本等要素向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和项目集聚。
六是抓县区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整合提升工业园区,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研究制定园区共建指导意见,打造30个化特色示范园区。做优做特工业县区,强化对县区产业梳理,差异化发展县区工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实施新一轮改造升级计划,强化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提升晋江鞋服、南安水暖石材等有较强影响力的传统产业集群,加快以宁德时代新能源等带动培育成新的千亿产业集群。
七是抓深化改革,激活产业发展新活力。推进降本减负,实行“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区域评估、联合验收”等新模式。降低企业杠杆率,大力推动市场化债转股,引导企业通过发债等方式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领域改革,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加快经信立法。
八是持续提升无线电管理水平。提升频率资源支撑能力,抓好频率台站管理,探索频率资源市场化配置和分类管理,加强无线电监督执法,提升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磁管控实战能力,推进无线电管理军民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