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光也鸣“开眼”,指为新的佛像等举办固定的仪轨,使之获得相应的宗教神威。现在一般安奉佛像,乃至个人请小挂件、手珠,都会先开光。 当然,佛教觉得,开光也只是一种表法的典礼;真正的开光,意味着开启我们的心眼,使心地清净,以佛法的智慧观照世间。如果自己贪嗔痴满满,佛像再是开光,也与自己不相应,起不到作用。 开了光的挂件,没有太多的禁忌,只要您心存恭顺就好。印光法师说得好,“佛法于恭顺中求”。恭顺心在,怎么做您自己就有数了。大致而言,洗澡的时候、床上行欲的时候,将挂件卸下,放在洁净的处所;不要甩、不要捏、不要随心当玩具一样搓弄。 熏香的历史在中国由来已久,汉代的博山炉就是人们为熏香而设计的。熏香炉也叫香熏或者香炉,初采用青铜为材料,汉代的博山炉就是青铜制成的。其实,熏香并不完全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点缀,它还有熏香衣物、消除疲劳以及驱散蚊虫等作用。汉代以后,香炉的材质逐渐丰富起来。宋代出现了瓷制的博山炉,但是它禁不住香粉的烧烤,很快就变成了文人的把玩之物。诸如此类,以后出现的玉质香炉、翡翠香炉等等,也都是一种用来陈设或者把玩的观赏品。与实用器相比,陈设器的价值也许更高。青花海水纹香炉[6] ,明永乐,高55.5cm,口径37.3cm,足距38cm。 青花海水纹香炉炉阔口,短颈,鼓腹,下承以三象腿形足,肩部置两朝天耳。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绘海水江崖纹。 此器与青海省博物馆藏“大明永乐年制”款铜炉器形相似。其形体硕大,青花色泽浓艳,晕散明显,凝结的黑斑密布于纹饰中。纹饰寓意江山永固。能够烧造如此有气魄、纹饰精美的瓷器,反映出当时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技艺。 明永乐、宣德时期瓷器上的海水纹通常有起伏相叠的波浪及涌起的浪花,其装饰性比元代大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