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粒金、大粒金一般在残积矿、坡积矿,洪积矿,支谷矿中,都距离原生矿源非常近,真正的冲积矿,滨海滨湖矿,几乎不会有大粒金更别说巨粒金。 细粒金,每一种类型的矿都有,但绝大多数冲积矿只含有单一细粒金和少量超细粒金。这也是“1粒2粒莫搞,3粒4粒还好”这种经验能成立的根本原因所在,用这种经验,估算其他类型的矿,偏离值太大。 超细粒金,每一种矿都含有超细粒金,由于金颗粒太小,都是“漂浮金”,很容易随水土流失,只在残积矿和坡积矿中赋存较多,但非常难以选出,而且品位也很低。勘探中如果遇到这类金矿,千万不能按照冲积矿的经验来估算品位,这种矿取样,几乎每个样品中都能看到大量的非常细小的金粒,少则1粒2粒,多则几十粒,如果我们按照冲积矿的标准来估算,每一粒代表0.05g/m3 ,那将大大高估了该矿的品位。内蒙古某金矿,山沟里就有这种矿,该矿就在大面积的岩金矿和矿化带范围内,属于残积矿和坡积矿,细谷矿,风化的金矿石,解离出超细粒金,而该地区干旱少雨,没有大量的长流水,金粒能就地堆积,或随少量地表水移动而形成坡积矿和支谷矿,看着有金,品位“似乎”也不错,但真正投入设备生产,几乎都赔钱,原因有二:一是矿品位本身就不高,二是所用设备选出率太低,难以有效捕捉超细金。但再往远一点的地方,就有细粒金矿,采选比较容易,是主要的砂金矿区。可能是因为,原生金矿风化以后,解离出了金,虽然大多数是超细粒金,但也有一部分细粒金,一起随河水洪水被冲到远一点的地方,在水文条件适当的地段,超细粒金被水继续冲走,不沉淀,稍大一点的细粒金才能沉淀,形成砂金矿。 一、自然重砂法 自然重砂法是根据砂金颗粒密度(比重)很大,用淘洗盘就能直接选别出来的特点,在松散碎屑沉积的表层或不深处挖坑取样,在野外淘洗直接确定是否有砂金存在的一种方法。取样包括水系沉积的河流重砂取样、阶地砂砾层沉积露头取样和山坡的残坡积层重砂取样。种取样,可以了解水系沉积物的含金性、砂金的大致分布范围、阶地含金层的品位及厚度。山坡残坡积层中的取样,是在已知有砂金的小沟山地范围内,用于追寻砂金来源,通过在山坡和坡脚,按一定间距挖掘浅坑取样淘洗,根据见金结果圈定分布范围,缩小岩金找矿靶区。这三种取样中,应用广的是河流自然重砂法。 砂金矿品位在0.1以上,按现在的黄金价格就可以开采了,但是还是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确定,比如国内、国外、用什么方式开采等,因为这些因素都直接决定开采成本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