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楼曾作为多届世博会中国馆的门面建筑,吸引了世人的视线。其中一八六七年世博会中国馆牌楼使用木、竹和麦秆等材料,造型简单,令人赏心悦目;一八七六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以一座精心雕凿、涂饰的全木牌楼为正门,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参观者和各国参展官员;一九零零年巴黎世博会的中国牌楼外形仿造国子监琉璃牌楼,气势恢弘。
牌楼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特景观,是由中国文化诞生的特色建筑,如文化迎宾门。又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北京现存明清时期的牌楼有65座,其中有琉璃砖牌楼6座、木牌楼42座、石牌楼17座。现存街道上的牌楼仅有6座,即国子监街上的4座牌楼、朝阳门外神路街东岳庙前的琉璃砖牌楼、颐和园东宫门前的牌楼。
在一些大的庆祝活动中,也有用竹、木等扎彩搭成的临时牌楼。在老北京的街道上,曾横亘着不少牌楼,、典型的有东单牌楼、西单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东、西长安街牌楼,前门五牌楼等。这些牌楼多在五十年代因妨碍交通而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