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怎样想,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孩子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真难管”,这是诸多家长对孩子叛逆的共鸣,却不知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其实这一切是孩子青春叛逆期到来的表现,我国把11-12岁定为青春期早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难管,所以国外也将其称为“狂躁期”、“困难期”等。
由于升学、人际关系等压力的增大,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孩子很容易在认知、理解、运用等环节产生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碍,尤其在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往往会激发他们潜意识的反抗,刺激他们对外界采取抗拒行为,形成逆反心理。
据调查显示,由于现今孩子所处环境较其父母所处环境复杂得多,所以他们的青春叛逆期比其父母早到1-2年,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所以当孩子有些“叛逆”时,家长不于担心,要理解孩子,注意调整教育方法。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为什么难管教?要知道原因,家长还需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变化引发心理变化,他们遇事开始思考,形成并不成熟的主见,对父母的话开始怀疑。而父母在动摇后,一时难以适应,又不愿降低身价、调整教育方法去面对孩子,对此,孩子便心生抗拒,让家长觉得难以调教。
如何与孩子相处
1、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
2、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应尽量给予表扬。
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孩子进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自主权:“你应该”、“你”、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厕所”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隐私权: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称,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