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背心中的反光部分是运用晶格的微菱型产生折射及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回归反射原理,通过调焦后处理的工艺 制成。它能将远方直射光线反射回发光处,不论在白天或黑夜均有良好的逆反射光学性能。
尤其是晚上,能够发挥如同白天一样的高能见度。使用这种高能见度反光材料制成的安全服,无论穿着者是在遥远处,还是在着光或散射光干扰的情况下, 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被夜间驾驶者发现。反光材料的出现顺利解决了“看到”和“被看到” 这一夜间行车难题。
光的逆反射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具备逆反射性能的各种反光材料来实现的,这些材料,绝大多数不是自然界天然形成的,而是依靠人类的创造力,后天发明合成的新物质。逆反射技术汇集了光学、材料学、数学、有机化学等多种学科和技术。
反光膜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普遍接受的分类原则,是以逆反射单元的基本结构为基础,根据反光膜正面光度性能的逆反射系数高低为主的排序方法。但考虑到反光膜的不同工艺,有些是为解决非正面逆反射亮度的,有些是兼顾两方面性能的,还有些是针对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视认需求的,所以这种分类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因此,熟悉和掌握各种不同的反光膜的应用条件和设计功能,就显得十分必要。
交通控制与安全技术,已经发展了上。从人类部交通标志标准在1908年问世于英国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持续投入了大量的科研技术资源,来分析和掌握逆反射技术在交通安全领域的作用和价值。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的,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很多方面,帮助中国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走过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国的交通标志反光技术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交通标志国家标准GB5768和交通标志用反光材料国家标准GB18833为主要技术规范。在很多方面,这些标准还处在大量完善和发展的阶段,相关的科学应用方法和效果研究结论等,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实践。
由于不同种类的反光膜的反光性能存在差异,所以在具体应用到交通标志的制作时,就需要根据标志的设置功能和目的,进行相应的规范。研究这种应用规范的科学,被通安全工程人士,看作是交通控制与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