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基础沥青、稀释剂、添加剂等组成,主要依靠稀释剂(煤油、柴油、植物油等)来降低沥青黏度,常温流动性,其混合料强度的形成(图1)与稀释剂的挥发速率直接相关,受温度、湿度影响较大。缺点是初期强度较弱,强度增长缓慢,前期主要采用高矿粉掺量来提高强度,且稀释剂挥发会造成环境污染,材料不能重复利用。目前,国内对于溶剂型冷补料的研究与应用较多。
综上可知,冷补料强度的形成与混合料的骨架结构密切相关,与热拌沥青混料在温度下降后强度即可形成不同,冷补料强度的形成依靠稀释剂挥发或者乳化沥青破乳来发挥沥青的胶结作用[19-21]。冷补料强度的形成分为存储阶段、摊铺碾压阶段以及后期路用阶段。在存储阶段冷补胶结料黏度较低,混合料呈松散状,尚未形成强度;在摊铺碾压阶段,混合料在碾压作用下,矿料间距减小,稀释剂挥发或乳化沥青破乳缓慢,其强度主要依靠矿料间的嵌挤作用;在路用阶段,随着车辆荷载以及温度荷载等作用的影响,稀释剂不断挥发或者乳化沥青破乳完成,逐步凸显沥青的黏结作用,且矿料间距变小,嵌挤作用增强,内聚力增大,终冷补料强度的形成依靠沥青黏聚力和矿料内聚力共同完成。
对于乳化型冷补料,应着重提高乳化沥青的性能,其中环氧树脂作为乳化沥青的改性剂能够大幅度提高乳化沥青的性能,该复合型胶结料既能体现环氧树脂快速成型的优势,也了乳化沥青的常温流动性,应加大对树脂型乳化沥青的研究,并完善冷补料性能评价方法、标准以及修补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