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方法应符合表7.6.1的规定:
表7.6.1 灌浆工艺的选择
环境类别 一、二 三 四、五
灌浆工艺 可采用压力法灌浆或真空压浆法灌浆 宜采用压力法灌浆或真空压浆法灌浆 应采用真空压浆法灌浆
2) 正式灌浆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孔道进行灌浆试验。
3) 灌浆工艺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灌浆过程中,不得在水泥基灌浆材料中掺入其他外加剂、掺合料。
冬期施工养护
1)冬期施工,工程对强度增长无特殊要求时,灌浆完毕后裸露部分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保温材料。起始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在负温条件养护时不得浇水。
2)拆模后水泥基灌浆材料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20℃时,应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
3)如环境温度低于水泥基灌浆材料要求的低施工温度或需要加快强度增长时,可采用人工加热养护方式;养护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的有关规定。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裂缝处理:
1、如灌浆料裂缝为微小裂缝,不影响灌浆料整体承受荷载,则无需修补;
2、如裂缝宽度较宽,且为贯穿裂缝,需用环氧灌浆料进行压力灌浆修补;
3、如灌浆料承受荷载较轻或不承受荷载,裂缝不需要修补;
4、如工程对表面外观有要求,可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
5、如因施工时振捣,引起分层、开裂,需将原灌浆料全部敲掉,重新浇注。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灌浆料早期强度不够,24h不能拆模
1、灌浆料终凝时间太长,24h强度不达标;
处理:调整灌浆料配比,是凝结时间满足标准要求,24h强度达到20MPa以上;已经浇注的工程,检测其3d强度,如3d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可做合格处理,如达不到设计要求,重新浇注;
2、用水量太大,引起严重分层,上层为水泥浆液,凝结时间延长;
处理:重新浇注;
3、采用振捣施工,导致灌浆料分层,上层为水泥浆液,凝结时间延长;
处理:重新浇注;
4、施工环境长期潮湿,封闭,水分无法蒸发,延长凝结时间;
处理:适当延长拆模时间,浇筑时根据工程要求,适当降低水灰比;
5、冬期施工,没有遵循冬期施工方法进行,影响凝结时间;
处理:严格按冬期施工方法施工,并养护;
产品用途:
1.适用于机器底座、地脚螺栓等设备基础灌浆。
2.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础、地坪和道路的补强、抢修、加固。
3.可进行地脚螺栓和钢筋的锚固及结构补强。
4.地铁、隧道、地下等工程逆打法施工缝的嵌固。
5.以及钢结构(钢轨、钢架、钢柱等)与基础固定连接的二次灌浆。
参考用量:
参考用量计算以2.28~2.4吨/立方米的依据,计算实际使用量。
正是因为灌浆料的强度高,远远超过水泥能达到的强度,并且改变了水泥在固化时收缩的特点,所以称为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灌浆料部分外表呈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构成粗糙面,但无钢筋显露的现象,就叫灌浆料麻面。高强无缩短灌浆料外表为什么会呈现麻面?怎样防治呢?灌浆料外表为什么会呈现麻面?
1、模板外表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整理洁净,拆模时灌浆料外表被损坏;
2、模板未洒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外表灌浆料的水分被吸去,使灌浆料失水过多呈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部分漏浆;
4、模板阻隔剂涂刷不匀,或部分漏刷或失效,灌浆料外表与模板粘结构成麻面;
5、灌浆料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外表现象构成麻点。
灌浆料麻面如何防治?
1、模板外表整理洁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灌溉灌浆料前,模板应洒水充沛湿润;模板缝隙,使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阻隔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灌浆料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扫除气泡停止;
2、外表作粉刷的,可不处理,外表现象无粉刷,应在麻面部位洒水充沛湿润后,可用1:2或1:2.5水泥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混凝土和设备底板填充材料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其质量决定了设备的有效性以及使用的耐久性。
在安装设备时,将设备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用螺栓校位,之后使用的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向底板下面灌浆,设备就会平稳的固定在了混凝土基础上。如果使用劣质质量的灌浆料,就不能很好的传递载荷以及振动,设备在运行中就会很容易受到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