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代陵墓外面的大红门前,有石牌坊一座。整个牌坊为五间六柱十一楼,结构匀称和谐,造型美观大方。牌坊用纯一色的汉白玉雕制而成。柱石的上方刻有麒麟、狮子,夹柱石的浮雕有双狮戏彩珠,牌坊上还雕刻着其他怪兽云纹。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大特色。
石牌坊在制作之前要先制定一个合理的设计建造方案,这样才能建造出来的整体效果更加美观,同时也能呈现时代感和文化感。客户要列出想要的样式结构以及建造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再让施工人员到安装地点的附近具体考察一番,询问一下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该村的文化风俗以及宗教信仰,可以将这些元素很好地融入到石牌坊的建造当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与整体的环境融为一体。
在古代,石牌坊主要有三种用途:一是标志性建筑,例如名胜古迹的建筑。二是陵园墓碑之类,用于记载先人生平。三是纪念性牌坊,歌功颂德或者记载名人轶事。
到了近代,仿古建筑的流行,让石雕文化流行开来,石牌坊作为其中的代表,更是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例如新农村改造,每个村口都有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浑的石牌坊屹立在那里,铭刻着村庄的历史,见证着村庄的发展。
石牌坊虽然不能居住家人、遮风避雨,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对它钟爱有加,建造了众多的石牌坊,使牌坊文化蔚为大观。石牌坊不但具有特壮美的建筑外形,更重要的是石牌坊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和作用,石牌坊的功能作用表达了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
石牌坊:建立牌坊能让人“美名远扬”,牌坊常被用来褒奖功臣、良将、孝子、善人等。牌坊是封建道德的一个象征性建筑符号,是封建道德礼教的物化。所以建立牌坊的重要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树立道德,以此熏陶教育人们行善积德。通过建立牌坊,将一个区域的空间划分为几个部分,既划定了空间,又营造了气氛。使人们每经过一座牌坊,都会另有一番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区域,新的空间。从古以来建立牌坊都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不论是哪一座牌坊都蕴含和表达着人们的复杂情感,可以说每一座牌坊都是人们的某种特定情感的物化。
石牌坊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表达人生理念的一个重要载体,“官运亨通”、“光宗耀祖”、“洪福齐天”,这些封建社会中人们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在牌坊上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建立牌坊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民风民俗,而牌坊本身的作用也是古代民风民俗的一种重要载体。
中国古代许多大型建筑群都建有牌坊,一般建立于由一个院落空间进入另一个院落空间的交接处。这些牌坊具有强烈的装饰美化作用,使整个建筑群显得布局严整,层次分明,格外庄重,丰富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