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之一,我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之一。屋檐上翘,若飞举之势。常用于亭、台、楼、阁、庙宇、宫殿等建筑上。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而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其设计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尤以屋顶造型为,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顶形成曲线,不仅坡面是曲线,正脊和檐端也可以是曲线,在屋檐转折的角上,还可以做出翘起的飞檐。梁架组合形式所形成的体量的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特色。明 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谛观之,飞檐列栋,丹垩粉黛,莫不具焉。”
一般主要建筑都希望入门之前有一个过渡空间(想一想现在门口常搭建的雨棚),于是屋顶还有在水平方向上走一开间,这会使本身采光就不好的室内变得更糟。终是在挑檐的椽子上加一层斜度更小的飞椽。
不知道题主是否折过纸盒,如果把纸盒上沿一圈折下来,四角会自然形成一个翘角,已经折在下面的再翻上去也是一样。换个思路从美学上想,如果角部不斜上扬起,侧面看到的檐口曲线是很难看的。
飞檐设计构图巧妙,造型优美的屋顶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飞翘的屋檐上往往雕刻避邪祈福灵兽,似麒麟,像飞鹤,有人喜欢灵兽,有人喜欢祥云,或是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代表着临水而居的亲水文化。
屋檐上翘,若飞举之势。常用于亭、台、楼、阁、庙宇、宫殿等建筑上。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香亭三间五座,三面飞檐,上铺各色琉璃竹瓦,龙沟凤滴。” 秦牧 《社稷坛抒情》:“这坛后的宫殿是华丽的,飞檐、斗拱、琉璃瓦、白石阶……真是金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