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重要的装饰与结构部分,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制流变的重要标志,它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钥匙,它在中国建筑之重要有如欧洲、希腊、罗马建筑中的“五范”。斗拱位于屋檐之下,梁柱之间,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同时,斗拱向外出挑,把外层的檐椼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出檐更加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壮观。
一组斗拱(宋代称“朵”,清代称“攒”)由若干个斗和拱组成,可置于柱头之上,也可置于两柱之间的阑额上或角柱上,分别作为柱头辅作、补间辅作或转角辅作。从结构上,重要的是栌斗和华拱,后者是从栌斗上挑出的、与建筑正面成直角的拱。华拱可以上下重叠使用,层层向外或向内挑出,称为“出跳。”一组斗拱可含一至五跳。斗拱、枓栱、斗科、欂栌;铺作、枓拱、枓栱、鬭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