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的任务是确定能获得设计性能而又经济的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用量,它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理论是相同的,即在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力求达到便于施工和经济节约的要求。由于所使用陶粒的特性,它还不能像普通混凝土那样,用一个较公认的强度公式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础。虽然,国内外都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公式,但都存在很大局限性,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还是通过参数的选择和简单经验公式的计算,终以试验的方法来确定各组分材料的用量。用水量和水灰比,分净用水量和净水灰比及总用水量和总水灰比,所谓净用水量系指不包括高强陶粒1h吸水率在内的混凝土用水量,其相应的水灰比则为净水灰比,在配合比设计中,一般用净用水量和净水灰比表示。用水量(或水灰比)不仅对硬化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而且还直接影响拌合物的和易性。砂率是以体积比来表示的,即以砂的体积与粗细集料总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砂率对轻质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不大,且其弹性模量也有所提高。但随着砂率的提高,轻质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也逐渐增加,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LC20时,砂率为42%左右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好。由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比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增加,实验证明,为减少水泥用量,改善和易性和其他一系列的物理力学性能,在轻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掺和剂,矿粉、粉煤灰,可获得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在使用掺合料的同时,使用减水剂,以减小用水量,降低水灰比。粉煤灰的掺加采用“超量取代法”,取代系数为10%~15%。通过试验验证采用掺加掺合料方法,在加入减水剂的同时,根据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掺入超细活性矿物材料,并加大掺入的比例,可以大幅度提高拌合料的工作性能,并对其物理力学特性有较显著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