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隧洞、地下连续墙、电缆隧道、地下涵洞、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室地下车库、浴厕间、水库、水池、游泳池、电梯井等新建工程的防水施工。结构开裂(微裂)、渗水点、孔洞的堵漏施工,混凝土设施的弊病维修。混凝土结构及水泥砂浆等防腐。
基面处理底层完全固化、完好、没有灰尘,清除浮浆、油、油脂、脱膜剂及其它会影响防水效果的杂质。施工前,使用清水充分润湿混凝土基面(基面施工时不可有明水),这样可加速产品中特殊的活性化学物质与混凝土内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同时提高防水材料与基面的粘结力。
涂刷施工时,在裂缝、缺口、粗糙面等细部结构处,要涂刷仔细。用硬鬃毛刷或其它的涂刷工具,将混合好的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均匀涂覆于基面上,涂刷方向应一致均匀无积洼,涂覆量为1.0~1.5kg/平方米。待层干固后进行第二层涂刷,刷第二层前应先用水润湿涂层,第二层的涂覆方向应与层的方向相垂直。
用批刀将浆料抹涂在基面上,按1.2~1.8kg/平方米的用量进行施工,不可漏涂。
干撒干撒施工,主要用于混凝土浇注前或者混凝土浇注密实碾压平整后、没有硬化时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干撒施工时,在混凝土初凝前施工,按1.2~1.5kg/平方米用量将粉剂均匀的撒在湿混凝土表面,及时压实抹光。终凝后检查是否有不良施工处并及时修补;若在暴晒情况下,应洒水保养。注意喷撒均匀。
养护正确的固化对确保砂浆层的耐久性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防止涂层表面产生裂缝、粉化,防水涂料涂层应保持潮湿,一旦施工后防水材料涂层开始固化即需开始养护,用喷雾水对防水材料涂层进行喷淋,一天需喷3~4次,如天热,须增加喷淋的次数。施工后两天内防雨淋、风沙、污水及霜冻。对于需要盛装液体的混凝土构件,在养护三天后,再放置二周的时间,方可使用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施工建议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GB18445—2001) [2] ,从2002年3月1日起执行国家标准以来,近两年时间里,逐渐为全国各地设计院、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所认可,其中不仅体现了国标在产品推广上的作用,也体现了产品生产单位的不懈努力,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新产品的认同作用。在2011年改型标准(GB18445-2012),去掉涂层做二次抗渗,本文仅从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的广泛性和施工建议,对行业内不同评论的看法,以及对国标在生产、施工过程中的指导性所在等三方面。
在路桥工程上的应用:路桥工程大部分还是市政工程,但绝大部分路面、桥段不属于地下工程,以往几乎就不使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产品认识的不断加深,已开始逐步将产品应用到这个领域,如北京、河南、浙江等地。路桥工程应用此类材料施工,建议主要应用于路面施工缝的衔接补强,桥墩混凝土基面的防水防腐涂层,焊接处的防腐防水处理。不主张作为材料使用于路面和桥面。
基面处理:基面处理工序,是决定防水构造成功的重要因素。应基面无浮尘、油脂、孔洞,裂缝、不合规定的建筑缝和网状裂缝应修补完好,可采用高压水枪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物及蜂窝、松动部位。
施工前基面充分润湿,以利于渗透结晶活性组分借助水分向内部渗透。但要注意基面不可有明水。
应先处理渗漏点、缝、面,再进行大面积施工。防水部位应适当提高用料量,作加强或抗裂处理。
确保施工涂层的完整,施工用量。
注意施工温度,不得在小于5℃的环境温度下施工。
防水构造外侧面如需装饰或其它面层,可采用刮涂施工,提高渗透结晶防水涂层的密实度及内聚力,装饰面层粘结牢固,无空鼓、脱层。
施工养护是防水构造是否达标的关键性因素。渗透结晶防水涂层施工完成后,应于涂层开始表干时即开始撒水养护,养护期为2~3 天,撒水间隔约为4个小时,亦可采用潮湿的麻布、草苫覆盖养护。
长期浸水环境下应用,防水层应至少固化14天后方可蓄水。 [1]
市场上的防水材料有两大类:一是聚氨酯类防水涂料。这类材料一般是由聚氨脂与煤焦油作为原材料制成。它所挥发的焦油气毒性大,且不容易清除,因此于2000年在中国被禁止使用。尚在销售的聚氨脂防水涂料,是用沥青代替煤焦油作为原料。但在使用这种涂料时,一般采用含有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来稀释,因而也含有毒性;另一类为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它由多种水性聚合物合成的乳液与掺有各种添加剂的水泥组成,聚合物(树脂)的柔性与水泥的刚性结为一体,使得它在抗渗性与稳定性方面表现。它的优点是施工方便、综合造价低,工期短,且环保。因此,聚合物水泥基已经成为防水涂料市场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