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类红木家具是唐代中期以后正式进入社会,在宫廷宴饮、家居生活中应用。椅子是红木家具中典型性有靠背的高型坐具。从明代起,椅的式样多了起来,而且把精巧、实用的传统美学观念和人体结构相结合,创造了简约的风格。清代红木椅子又有所变化,主要是增加了雕刻装饰,并加大了红木椅子的尺度。常见的红木椅子有以下5大类。
交椅是一种很古老的椅子,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中一种叫做“胡床”的折叠坐具,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因椅子腿呈交叉状,可以折叠,便于携带,故名“交椅”。
交椅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交椅可分为直后背和圆后背两种,其交接部位一般都用金属饰件钉裹,其中明代的交椅以圆后背为多。
圈椅,俗称“罗圈椅”,因靠背与扶手相连成圈形而得名,是交椅的改进,在明代曾称为“太师椅”。明代圈椅兴起,圈椅宽阔的背圈,再配上精美的椅披甚至虎皮等皮毛更显得神秘尊贵。
圈背和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坐靠时可使人的臂膀倚着圈形的扶手,十分舒适。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是我国民族特色的椅子样式之一。一般陈设在正屋八仙桌的左右两侧。
太师椅产生于宋代,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它是一个以官职来命名的椅子。清式太师椅一般成对陈设于厅堂正中或比较雅致、庄重的场合。后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与庭院中的典型厅堂家具,在陈置上要求成双配对,或布置于供桌两边,或设置于厅堂东、西两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