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31(b)左边的曲线与铸件断面上各时刻的液相等温线相对应,称为 “液相边界”, 右边的曲线与固相等温线相对应,称为 “固相边界”。从图131(b)可以看出,时间为2min 时,距铸件表面x/R=06处合金开始凝固,由该处至铸件中心的合金仍为液态 (液相区); x/R=02处合金刚刚凝固完了,从该处至铸件表面的合金为固态 (固相区),二者之间是 液固两相区 (凝固区)。到32min时,液相区消失。经过53min,铸件壁凝固完毕。所 以,图131(b)的两条曲线是表示铸件断面上液相和固相等温线由表面向中心推移的动态 曲线。“液相线”边界从铸件表面向中心移动,所到之处凝固就开始; 表面活性元素在金属表面富集,当接近熔点时尤为显著。因为在熔点附近的液体中有大 的原子集团,它们对体积大的原子的排挤也就越明显。但是温度升高时,原子排列的不规 性增加,溶质和溶剂容易均匀混合,而削弱了表面富集现象。因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表 张力反而有所增大,到一定温度后,表面张力又降低。 原子体积很小的C、O、S等元素,在金属中容易间隙到晶格中,也使晶格歪曲,势能 加,也被排挤到金属表面,成为表面活性元素。由于这些元素的自由电子很少,表面张力 ,也会使金属的表面张力降低。图112所示为镁合金中加入第二组元后表面张力的变化 一般来说,状态 图上具有较稳定的化合物的合金,在一定的成分范围内熔化以后,这种化合物不易分解,即 在液态中容易保留相近成分的原子集团。 有些熔点较低而在金属中固溶能力很低的元素,同类原子间 (BB)的结合力比金属 (AA)及其与金属的原子结合力 (AB)也较小时 (不形成化合物),则AA原子易聚集在 一起,而把B原子排挤在原子集团外围和液体的界面上,如同吸附在其表面一样。但当这 种元素的加入量较大时,则也可以被排挤在一起形成BB原子集团,甚至形成液体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