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闸机门禁系统工作原理
1)、打开电源,3秒后系统进入工作状态。
2)、读卡器读到有效卡时,峰鸣器会发出悦耳声响,向行人提示读卡成功;同时还对从卡中读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处理,并向主控制板发出申请通过信号;
3)、主控板接收到读卡器和红外线传感器的信号,并经综合处理后,向方向指示器和电机发出有效控制信号,使方向指示标志转为绿色箭头通行标志,同时闸机发出设定语音,主控板控制电机运转,限位开关控制电机动转角度,闸门打开,允许行人通行;
4)、行人根据方向指示器标志指示通过通道后,红外线传感器感应到行人通过通道的全过程,并不断向主控板发出信号,直至行人已经完全通过通道;
5)、若行人忘记读卡或读无效卡进入通道时,系统将禁止行人通行,并且会发出语音报,(闯入,请)直至行人退出通道后,才解除报;重新读有效卡方允许通行.
人脸与人体的其它生物特征(指纹、虹膜等)一样与生俱来,它的性和不易被复制的良好特性为身份鉴别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与其它类型的生物识别比较人脸识别具有如下特点:
非强制性:用户不需要配合人脸采集设备,几乎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可获取人脸图像,这样的取样方式没有“强制性”;
非接触性: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就能获取人脸图像;
并发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
除此之外,还符合视觉特性:“以貌识人”的特性,以及操作简单、结果直观、隐蔽性好等特点。
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以及匹配与识别。
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
人脸图像采集:不同的人脸图像都能通过摄像镜头采集下来,比如静态图像、动态图像、不同的位置、不同表情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采集。当用户在采集设备的拍摄范围内时,采集设备会自动搜索并拍摄用户的人脸图像。
人脸图像预处理:对于人脸的图像预处理是基于人脸检测结果,对图像进行处理并终服务于特征提取的过程。系统获取的原始图像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和随机干扰,往往不能直接使用,在图像处理的早期阶段对它进行灰度校正、噪声过滤等图像预处理。对于人脸图像而言,其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人脸图像的光线补偿、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归一化、几何校正、滤波以及锐化等。
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在用户配合、采集条件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在用户不配合、采集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现有系统的识别率将陡然下降。比如,人脸比对时,与系统中存储的人脸有出入,例如剃了胡子、换了发型、多了眼镜、变了表情都有可能引起比对失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一些人脸识别技术的将该项技术应用到领域中,如应用开心脸等,根据人脸的轮廓,肤色,纹理,质地,色彩,光照等特征来计算照片中主人公与的相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