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在重建物体的几何形状和机能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水平,几乎任何静态的形状都可以被打印出来,但是那些运动的物体和它们的清晰度就难以实现了。这个困难对于制造商来说也许是可以解决的,但是3D打印技术想要进入普通家庭,每个人都能随意打印想要的东西,那么机器的限制就得到解决才行。
3D打印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技术。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可用的材料的方式,并以不同层构建创建部件。 3D打印常用材料有尼龙玻纤、性尼龙材料、石膏材料、铝材料、钛合金、不锈钢、镀银、镀金、橡胶类材料。
3D打印技术又名快速成型、实体自由成型、增材制造等,是基于离散-堆积原理,在计算机协助下通过层层堆积形成三维实体的有别于传统减材制造的制造方法。
而工程塑料具有很多的性能,通过改性增强强度的工程塑料甚至可以直接替代金属用于各类复杂的构件,因为成本较低且更轻便,使得工程塑料材料在3D打印制造中被广泛应用。
此外,工程塑料还可以避开缺陷向复合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实现多元材料复合,进而赋予塑料特定功能,工程塑料这一可“改造”性强的优点,也更能适应3D打印技术的需求。
3D打印机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好用的工具,文创工作室、创客、爱好者、设计师群体很多人已经用起来。即使是经常使用的朋友,恐怕也难以避免打印模型出现质量不佳的情况,比如翘边、错层、飞丝等,3D打印模型打印出来的模型并不能让人满意。如何优化FDM 3D打印效果?通常情况下,按步骤做下面几个检查,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重新做调平。用A4纸来测量距离。对于自动调平的机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有可能是定位传感器出现了偏差,这里就不建议用户手动调节了,好联系厂商来解决。
翘边没粘牢 重新做调平。笔者前些天3D打印一个盒子,打印还没完成就出现底部一个角翘起来的情况,底面并不平整。这是由于塑料材质的热应力,在固液相变的过程中应力没有释放,通常会出现形变。3D打印的底面出现形变,原因就是底板和打印的层没有粘贴牢固,很有可能是喷嘴与底板的距离太远,超过了打印层厚。
边缘翘起是3D打印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另一种相反的情况,是喷嘴与底板的距离太近,尽管不影响挤出但比准确距离还是有更大的压力,导致模型与底板粘贴过紧。后果就是打印完毕后很难取下模型,甚至后模型撕裂了而首层仍然没有与底板分开,或者是底板的美纹纸撕开紧紧粘在模型底部。这都不是理想中的结果。
粘贴过紧难以取下 甚至有时会一层层撕开。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重新对3D打印机做调平,确保调平点与喷嘴之间刚好能够滑动一张A4纸。更细的描述,就是“滑动时纸张略微受到阻力,但仍然能够自如地从间隙中抽出”,这时喷嘴与打印底板之间有理想的距离。
3D打印模型打印爱好者们都希望以一个合理的价格获得精模型。今天分享给大家几个减少打印成本的小技巧。
技巧1:缩小打印尺寸
在3D打印的世界里,尺寸非常关键。降低3D打印模型的尺寸,意味着三个维度尺寸的同时减少。结果就是,打印的成本会降低。让我们来举个例子,下面这个呆河马模型价格为266元。现在,如果把它的尺寸减少50%,变小后的模型仅仅为原来价格的一半,即133元,如果可以的话你甚至可以想象为八分,比如33元。
技巧2:比较相似的材料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价格。如果单纯考虑省钱的话,可以选择比较便宜的材料,然后在模型打印完成后通过后期加工得到理想效果。比如说打印一个金奖杯,如果没有要求,使用普通PLA、ABS等塑料打印完成后再处理上色,也有同样成型效果。
技巧3:把3D打印与其他加工技术相结合
有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思路。比如,将3D打印与传统方式相结合,将3D打印的部件与CNC机加工(金属棒、金属管或者金属块等)相结合,更能在终成型效果以及用户使用体验上得到升级。
由于近年来开始下放到民用领域,3D打印技术一度成为了我们身边的“网红热词”,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项技术已经有30年的发展史了。并且,如今的3D打印,已经成为了汽车制造业发展的技术,帮车企省下的成本。下面,我们就具体聊聊3D打印和它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汽车制造业用3D打印做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