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沉淀池在同样的处理效率时,沉淀池深度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在同样的处理水量条件下,沉淀面积愈大,沉淀池的效率愈高。在沉淀池内增设一组斜板(斜管)既增大了沉淀面积,也缩短了沉淀时间,与此同时,板间(管间)的水流也由紊流变为层流,同样提高了沉淀效率。为了及时排泥,板(管)与水平面成45~60°安装。斜板(斜管)沉淀池分水、泥同向流、逆向流和横向流三种形式。 [1]
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是浅池理论,设斜管沉淀池池长为L,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在理想状态下,L/H=V/ u0。可见L与V值不变时,池深H越浅,可被去除的悬浮物颗粒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将H分成3层,每层层深为H/3,在u0与v不变的条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将u0的颗粒去除。也就是说总容积可减少到原来的1/3。如果池长不变,由于池深为H/3,则水平流速可增加到3v,仍能将沉速为u0的颗粒除去,也即处理能力提高3倍。同时将沉淀池分成n层就可以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这就是20世纪初,哈真(Hazen)提出的浅池理论。
高密度澄清池由两部分组成:反应区和澄清区。反应区由混合反应区及推流反应区组成,澄清区由入口、斜管沉淀区及浓缩区组成。
高密度澄清池具有以下特点:
1、絮凝反应是靠颗粒间不断碰撞形成矾花,矾花的强度取决于生长时间及生长空间,高密度沉淀池设有外部污泥循环系统把污泥从污泥浓缩区提升到反应池进水管,与原水混合。从而足够的碰撞几率,形成矾花,同时,安装于反应池导流筒内的提升搅拌机,将形成矾花的污水在导流筒内外反复循环提升(提升水量是进口水量的11倍),这样就了矾花的生长时间,同时由于导流筒内流速、导流筒出口过堰流速、导流筒外流速逐渐变大,速度的逐渐变大,满足了矾花成长的空间要求,使得形成的矾花大而强。
2、在絮凝反应区内形成的大而强的矾花继续进入推流反应区,推流反应区内的流速进一步放缓,使得矾花进一步成长。在澄清区的预沉淀段沉淀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