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施工工艺流程
5.1.1根据用量确定泥浆池的大小,并在池边上装好循环泵和空气压缩机。
5.1.2将清水注入泥浆池后,用20%氢氧化纳溶液调节水的PH值在8-10之间。
5.1.3在循环泵出水管口加入化学聚合物浆液,要求慢慢均匀加入,然后用空压机搅拌,使粘度到达使用要求。
5.1.4在钻进过程中,保持钻进液面,确保地层压力平衡。
5.1.5钻进完成后,根据地质、孔深,确定沉渣时间,然后打捞沉渣。若沉渣较多,应再次清渣,以确保下完钢筋笼和导管后沉渣达标。
5.1.6浇注混凝土时,应及时回收泥浆。由于混凝土会污染泥浆体系,所以下面与混凝土接触的一米左右的泥浆不得回收,避免混凝土混入泥浆中,导致泥浆体系性能产生变化。
5.1.7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可以在泥浆池中添加适量的强氧化剂,如双氧水或者次等处理剂,同时通过空压机将泥浆混合均匀,静止片刻。化学聚合物泥浆就会被降解,粘度逐渐降低直至清水状态,待泥浆完全降解后即可直接排放。
5.2 操作要点
5.2.1 泥浆配比
泥浆的配比对泥浆的性能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比例按0.01%~0.1%配制,现场应根据实地情况试验确定配合比例。
表5-1 泥浆配比参照表
地层状况
| 泥浆(公斤∕立方水)
| 粘度(秒)
|
粘土与页岩
| 0.2-0.6
| 24-30
|
淤泥,细、中砂
| 0.3-0.7
| 26-32
|
粗砂,较小的砾石
| 0.4-0.9
| 26-35
|
卵砾石
| 0.7-1.1
| 35-45
|
(1)在挖池过程中,尽量其大小的准确性,以配浆的准确性,避免浪费。
(2)在配碱过程中,一定要先把氢氧化纳配制成20%水溶液,切记直接把固体氢氧化纳直接加入泥浆池中,以便充分溶解。
(3)在上层钻进过程中,正常情况下,泥浆的黏度可以小一些,大概28秒左右就可以使用,如果上层过早出现沙层,尽量不要降低泥浆粘度。
(4)在一个泥浆池一次配浆不要过多,否则不利于搅拌,在配浆的时候,要留出充足时间,使产品充分溶解,可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不得在没有完全溶解的情况下使用。
(5)对孔内泥浆的浆面下1m处及离孔底以上1m处各取一次试样测试。若达不到标准规定,要及时调整泥浆性能。新制泥浆应静置24小时,测试合格后方能应用。
(6)在钻进过程中,保持液面很关键,一般情况下,要求液面不低于护筒的1/2高度处,在钻进完成后,下钢筋笼和导管的时候也要保护液面,就是说要提前配制好足够的泥浆量。
(7)钻头在出入孔口时,提、放的速度要放缓,尽量减轻对孔内泥浆的扰动,保护孔壁的稳定,避免孔口坍塌,护筒下沉现象的出现。当钻头打满提钻时,要适当反钻几下再缓慢提钻,这样可避免孔底因抽吸力过大而造成孔底部分出现坍蹋。
(8)当孔钻到设计孔深后,钻机先暂不挪位,停留在原地,等待一会(视孔深而定,一般情况下三十分钟为宜),用测绳测量孔深度,计算出沉渣厚度,再重新下钻捞取沉渣。当钻头接近孔底时,需轻放,以免扰动沉渣,使沉渣浮起,捞起沉渣将钻头提起到孔口时,不要停留控浆,应迅速将沉渣甩出。沉渣捞清后,孔内将不再有沉渣出现,便随即可下放钢筋笼,在放钢筋笼时应保持垂直,避免碰撞孔壁,以免造成新的沉渣产生。
(9)要求钻机工作人员注意保持好泥浆液面的高度,要及时给予孔内补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