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智能座舱仍处于发展初期,即电子座舱阶段,更多的是电子信息系统整合成“电子座舱域”;从第二阶段开始,软件真正体现智能座舱的功能,更多助理式功能不断添加;第三、第四阶段主要是自动驾驶普及后,智能座舱开始演变成个人的第三生活空间。
中国汽车座舱行业的竞争主体包括国际汽车品牌、中国智能汽车新势力、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以及中国传统汽车企业。
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重视座舱的外观,该类型企业在发布的新车型中采用的汽车智能座舱,提升产品性价比。在软件方面,吉利、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采取基于Android系统深度开发模式,通过集成第三方的技术及应用构建其智能座舱场景。
中国传统汽车企业:以北汽、上汽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汽车企业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互联网企业的优势资源,快速构建车载智能互联生态场景和体系,打造品牌专属汽车智能座舱。
一) 低温无压烧结银用在三代半导体封装:
随着model3和比亚迪汉在在铝散热器表面镀银,用于IGBT银烧结(特斯拉Model 3 使用的STPAK封装IGBT)。
中的MOSFET(绝缘栅型场效应管)及IGBT主流器件市场基本被欧美、日本企业垄断。我国IGBT产品对外依赖度达到90%。国外IGBT主要制造商包括英飞凌(Infineon)、ABB、三菱、西门子、东芝和富士。而丰田汽车是目前全球能够自产IGBT的整车厂。
三)低温导电银浆用于新能源汽车中的柔性电子:
1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电动汽车电池监测/加热。在设计给定的电池重量和成本预算下,尽可能提供大的续航里程,是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关键诉求。这需要动力电池尽可能保持在的工作状态,其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温度。此外,温度(和压力)升高还可能意味着故障和可能的安全问题。因此,印刷的温度传感器阵列或能提供电池温度监测,同时,还可以在同一功能膜中印刷加热器,帮助电池维持在优的工作温度。推荐善仁新材的AS6080和AS6310
2 电动汽车智能座舱
1)人机界面(HMI)。座舱人机界面(HMI)是印刷/柔性电子在汽车应用中的一个主要机遇。印刷压力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座椅占用监测,或将很快进入车辆控制面板,提供比纯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更大的输入范围,从而取消机械开关。此外,占用传感器可能会演变成分布在整个座椅结构上的多点传感器,以监测乘客的舒适性。推荐善仁新材的AS8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