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接到不少客户自己家种植的草珊瑚出现了一片一片的死苗,有的土壤表面还有絮状霉层,先是茎基部位有水渍状的,后来就变成褐色的就倒伏在地面上,越来越严重而且范围越来愈大,发展的也快,经过分析诊断这就是猝倒病惹得祸,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草珊瑚猝倒病的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草珊瑚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凉环境,忌强光直射和高温干燥。喜腐殖质层深厚、疏松肥沃、微酸性的砂壤土,忌贫瘠、板结、易积水的黏重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No1.发病规律
猝倒病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中腐生2-3年。通过雨水、喷淋、带菌有机肥及农具等传播。病菌发育温度19~42℃,适温24℃;适应pH3~9.5,适pH6.8。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植株过密、发病重。阴湿多雨利于病菌入侵。前作系蔬菜地发病重。凡苗期床温高、土壤水分多、施用未腐熟肥料、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徒长等均易诱发本病。
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瓜果腐霉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营腐生生活。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或芽管膨大后形成孢子囊,以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幼苗上,从茎基部侵入。湿度大时,病苗上产生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虽喜34℃高温(30~36℃),但土温15~20℃时繁殖快,在8~9℃低温条件下也可生长,故当苗床温度低,幼苗生长缓慢,再遇高湿,则感病期拉长,特别是在局部有滴水时,很易发生猝倒病。尤其苗期遇有连续阴雨雾天,光照不足,幼苗生长衰弱播种过密,幼苗徒长往往发病较重。浇水后积水处或薄膜滴水处,易发病而成为发病中心。当幼苗皮层木栓化后,真叶长出,则逐步进入抗病阶段。常因育苗期温度和湿度不适、管理粗放引起,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幼苗成片倒伏死亡。
No.2 发病症状
染病时,茎基部呈黄绿色水渍状,后很快转黄褐色并发展至绕茎一周。病部组织腐烂干枯而凹陷,产生缢缩。水渍状自下而上扩展,幼菌倒伏于地。苗床湿度大时,病残体及周围床土上可生一层絮状白霉,出苗前染病,引起子叶、幼根及幼茎变褐腐烂,即为烂种或烂芽,发病初期,苗床上只有少数幼苗发病,几天后,以此为中心逐渐向外扩展蔓延,后引起幼苗成片倒伏死亡。
no.3 防治方案
用青枯立克+大蒜油+哈茨木霉菌+甲霜恶霉灵喷淋3次,每次间隔2-3天。控制住病害以后定期喷雾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