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化砖上墙使用水泥砂浆湿贴易空鼓脱落的原因
玻化砖是完全瓷化的陶瓷砖,其吸水率极低,不利于与水泥砂浆粘合,主要原因有:
玻化砖吸水率E≤0.5%,基本没有孔隙,无法与水泥砂浆形成机械嵌固效果。
一般墙体比瓷砖要干燥,吸水速度比瓷砖快,水泥砂浆里的水分绝大部分被墙吸收。吸水率高的瓷砖上墙,在泡水充分后,瓷砖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就算水泥砂浆的水分大部分被墙吸收,瓷砖自身含的水分足够补充水泥砂浆,以达到水泥的稳定强度(水泥达到稳定强度需要28天);但是玻化砖自身吸水率小,几乎不含任何水分,在水泥砂浆的水分被墙吸收后,没有水分来被补充水泥砂浆达到稳定强度,所以出现空鼓的概率就比较高。
混凝土的收缩率比玻化砖要大一倍以上,当水泥砂浆出现收缩时,玻化砖与墙身的收缩率不一致,两个不同物体必然出现分离,此时,玻化砖底部呈干净状态。
玻化砖致密度高,自身重量相对陶质砖重,如果在水泥砂浆没有充分凝结的时候铺贴的层数过高,玻化砖自身的重量会导致往下移位,造成后期空鼓脱落。
施工时未预留足够的膨胀缝、水泥砂浆质量不好、施工人员未按规范操作、墙体的基层处理不当等等,都可能造成后期出现空鼓脱落的现象。
玻化砖上墙,水泥砂浆的粘贴不好,容易掉砖。所以现在铺贴,往往会采用瓷砖粘结剂来粘贴。瓷砖粘结剂的产品,粘贴性能比水泥砂浆,更具有稳定性和着附力,施工效果远远水泥砂浆铺贴,但是室内施工温度保持在五度以上。
混凝土的收缩率比瓷质砖要大一倍以上,当水泥砂浆出现收缩时,瓷质砖与墙身的收缩率不一致,两个不同物体必然出现分离,此时,瓷质砖底部呈干净状态。
瓷质砖致密度高,自身重量相对陶质砖重,如果在水泥砂浆没有充分凝结的时候铺贴的层数过高,瓷质砖自身的重量会导致往下移位,造成后期空鼓脱落。
施工时未预留足够的膨胀缝、水泥砂浆质量不好、施工人员未按规范操作、墙体的基层处理不当等等,都可能造成后期出现空鼓脱落的现象。
玻化砖易出现空鼓的原因:干缩方面,在0.1%--0.2%之间,干缩变形率(从饱和到完全干燥的形体变化率)很低仅为0.428×10-4,,而砂浆的干缩率为9.979×10-4,相差20倍。
故湿度变化时易发生空鼓冷缩方面,玻化砖、粘结剂、水泥砂浆和墙体本身的温度变形系数不一样(玻化砖的线性膨胀系数为3×10-6/oC,而砂浆的线性膨胀系数为10×10-6/oC。相差三倍),从玻化砖表面到墙体存在温度梯度,温度变化时各结合界面因为收缩不一致产生的剪应力,在玻化砖背面为显著,频繁的温度变化,使得玻化砖与砂浆处于反复的正反剪应力作用下,粘结强度很快下降,故非常容易空鼓。
地面空鼓成因施工因素,垫层或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浮灰或其他污物,严重影响与面层结合。施工时,垫层或基层过于干燥,铺设砂浆后,水分散失使得强度不高,面层与垫层粘结不牢,若干燥的垫层未经冲洗,表面的粉尘难以清除,对面层砂浆也起一定的隔离作用。
石材幕墙空鼓原因分析:石材幕墙空鼓问题的产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施工工艺因素、石材粘贴材料配比因素和背胶材料因素等。
在传统的建筑幕墙施工中,普遍采用石材粘贴工艺,即采用水泥砂浆作为石材幕墙找平和粘贴的材料。在石材粘贴施工中,由于石材粘贴砂浆厚度由现场施工人员经验进行主观判断,部分情况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
石材幕墙粘贴砂浆厚度不一,石材幕墙平整度难以把握,石材安装时应使用橡皮锤用力震实,如用力过轻或过重,则可能导致石材空鼓问题。同时,西方国家多采用,即在石材铺贴前,以作为粘贴剂铺贴,砂浆层厚度为,其铺贴标准依据为美国国家标准局ANS1108 标准。与相比,薄层铺贴的性显而易见,一方面节约了大量的水泥砂浆,降低了资源和能源,降低了楼层重量,大幅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另一方面,薄层铺贴采用高分子改性水泥砂浆,其致密性普通水泥砂浆,因此薄层石材幕墙施工工艺石材空鼓率显着低于半干砂浆施工工艺。石材变形也是造成石材空鼓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吸水率较高的石材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翘曲变形状况,造成石材在安装施工后发生一边翘起状况。
石材幕墙空鼓背网技术工艺原因
由于天然石材结构存在暗裂、多孔、易碎等缺陷,在石材运输、安装中多采用背网技术加以解决,即将玻璃纤维网格布粘贴在石材背面,并使用树脂将玻璃纤维网格布与石材粘贴,待网格布与石材粘贴形成牢固整体后进行加工和运输。通过背网技术的运用,提高石材整体强度,降低了石材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率。然而,由于背网技术工艺多采用不饱和树脂加以粘贴,其与石材粘合力一般,耐候性、与水泥粘结能力较低,一般是将背面不饱和树脂铲除后再涂刷渗透型防水剂,以此改善石材幕墙防水、粘结性能。但该做法不仅造成了不饱和树脂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石材幕墙空鼓问题。绝大部分渗透型防水剂与水泥砂浆不兼容,一般的水泥砂浆仅能起到粘结作用,其防水性能较差,不能作为石材幕墙安装界面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