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生物酶可使磨得每吨纸浆的能耗降低41.4%。传统的脱墨方法是使用化学品,在适当的温度及机械作用下,将油墨粒子从纤维上分离下来,然后采用浮选、洗涤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将剥离下来的油墨粒子从纸浆中去除。
生物酶法脱墨则是利用酶处理废纸,并辅助以浮选或洗涤,以及两者并用的工艺,从而除去油墨。漂白也是造纸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利用酶制剂,可起到“生物助漂”的效果,减少含氯漂白化学品用量,从而减少漂白废水中可吸附有机卤化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污染。
戴表示,关于生物酶技术的研发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应用仍存在瓶颈。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制浆厂。原因是,生物酶应用于复杂且大规模的制浆生产还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此外,生物酶对原料进行预处理所消耗的时间较长,而厂家需要效率连续生产,所以更倾向于采用效率更高的物理或者化学预处理方式。
”戴说,某些酶制剂本身也存在成本较高、种类有限、受温度和酸碱性环境影响较大、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现阶段生物酶技术的应用还是辅助性的,起不到主导作用。同时,他对生物酶在造纸行业的应用前景表示乐观:“总体而言,生物酶专一性较强、效率较高,尤其对高污染、高能耗的造纸工业而言,环保效果明显,和化学品相比具有特优势。 “到2030年,要争取建成400个集聚效应好、发展质量高、作用的产业集群;轻工产业集群在轻工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产业基础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轻工业科技企业研发投入逐年提升,2020年度研发投入508亿元,研发投入比重2.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为轻工业科技创新发挥了示范作用。但是,轻工科技与产业集群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加剧,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强调,“十四五”时期,轻工业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提高轻工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轻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并培育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群整体转型升级。
轻工部分领域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对外依赖程度还较高,轻工产业集群向数字化、智能化、化转型升级的步伐仍较慢。我国要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世界轻工强国。按照轻工“十四五”规划,自行车、家电、家具等12大轻工行业要实现化发展,造纸、电池、食品等20大轻工行业要实现式发展,钟表、眼镜、日化等10个轻工行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要增强供给适应需求的能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增加智能化、健康化、定制化、时尚化的中产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轻工生产供给体系,全面推动中国轻工业走进新格局、发展的新时代。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高碳排放行业备受关注。作为电解铝生产中的核心原材料,炭素阳极传统生产工艺以石油焦作为骨料,以煤沥青作为结合剂。作为我国合成树脂、酚醛树脂领域国家制造业单项示范企业,圣泉集团历经5年时间,自主创新研发出导电型酚醛树脂,可替代传统煤沥青作为结合剂生产酚醛树脂炭素阳极。
”宁高宁表示,未来十年,中国中化能否在产业地位、技术实力、市场竞争力、创新活力等方面成为与国际化工比肩的企业,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科学设计管理模式,能否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和干事创业的激情,能否真正提高企业效率。 “世界+世界”,一家资产过万亿元、员工数量达22万余人的中国化工横空出世,这将对中国化工乃至全球化工产业格局产生直接影响。国资委近日公告,(以下简称“中化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
重组后,新公司将坚持全球化、市场化运营模式,致力于打造“以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为,以基础化工为支撑,以环境科学为保障,科学技术驱动、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综合化工企业”。中化集团董事长兼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去年就曾公开表示,在化工行业,精细化工大约有10万种产品,自主做的不到一半。
“目前中化、中化工加在一起,原创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带来的销售不到30%,需要逐步提高这个比例。”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王晓明认为,中化集团近年来提出“科学至上”,已经在向创新驱动转型,2018年中化集团与中科院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