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剂的好坏由什么决定的呢?
抗菌材料和抗菌制品近年来越来越多了,在各类制品中添加抗菌剂,例如抗菌塑料因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被大家所广泛关注。
从哪方面得知抗菌剂好与不好?据佛山科普茵抗菌公司分析从四方面断定:
一、安全性能,对皮肤无刺激性,急性毒性要符合相关标准,如导致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LD50要大于2 000mg/kg,变异原性和皮肤感作性要呈阴性。此外,用作于水处理剂的抗菌材料,应符合有关水质的标准,如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银离子质量浓度不可超过0.05mg/ L。
二、抗菌能力,主要通过低的抗菌质量浓度(MIC)、小杀菌质量浓度(MBC)与杀菌率三个指标来评价。MIC是令细菌终止发育与分裂的低抗菌剂质量浓度,此质量浓度越低,即抗菌能力越强。MBC指细菌死亡的抗菌剂小质量浓度,此质量的浓度越小,即杀菌的效果越好。杀菌率是通过在给定时间内,一定浓度(或体积、质量等)的抗菌剂在一定浓度、体积的菌液中的杀菌量用以评价抗菌能力。
三、耐热性,抗菌剂往往会被作为功能性填料制备出相关产品,亦要求其符合制品的加工要求。比如塑料的加工温度在100~300℃之间,因此,添加到塑料当中的塑料抗菌剂,其挥发或降解温度应不低于300℃。
四、细菌耐药性,要求能够反复多次的杀灭同种细菌,即该细菌不会产生抗药性。通常会选用易获得耐药性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菌种做为试验菌种,反复测定MIC 10次,若该值无明显的提高,则表明抗菌剂不会令细菌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