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陶瓷修复哪里有
不敢倒下,因为身后有孩子!不敢逃避,因为前面有父母!不敢生病,因为没有人照顾!不敢说累,因为没有人惯着!不敢偷懒,因为没有人给钱花!坚强,立,是的选择!
中国瓷器经汉晋发展到隋唐,主要还是以青、白瓷为主流。到宋代,中国的陶瓷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产格局。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产品精美至极,而其他窑口产品的光芒也同样耀眼,如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窑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襄阳市博物馆馆藏了丰富的古陶瓷藏品,如洪州窑、越窑、定窑、邢窑、耀州窑、磁州窑、长沙窑等窑口的精美陶瓷。“襄阳出土的古陶瓷种类丰富。”李奇介绍,查阅全国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可知,襄阳的古陶瓷藏品几乎囊括了中国每个历史时期、每种具有全国流通特性的窑口产品。
李奇说,襄阳自古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来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和集散地,贸易货物途经此处常会有留存,自然会留下全国各地生产的陶瓷器。环顾湖北周边各省,都曾有陶瓷生产重镇,如湖南的长沙窑,江西的景德镇窑,河南的巩县窑、汝窑和钧窑,陕西的耀州窑等。如此地理格局,就会导致周边各省生产的陶瓷在自给自足的同时被销往毗邻的襄阳,使这里汇集了丰富的陶瓷品种。
瓷器见证古代丝绸之路
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黑石号”上运载着数量众多的中国瓷器,其中尤以长沙窑瓷器为大宗。襄阳博物馆的展厅里常年陈列着一件长沙窑褐绿彩胡人碗,熟练的塑造手法、滑稽的人物神态、准确传神的形态,体现了唐代工匠一格的审美意识。
碗本是平常之物,其形状从古至今变化不大。而长沙窑褐绿彩胡人碗采用了釉下彩绘装饰与雕塑艺术相结合的方法,碗内底以胡人为中心,四周环绕八朵褐绿彩草叶纹,使原本不起眼的碗瞬间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梁超介绍,长沙窑是唐代规模的青瓷窑场之一,其烧制出来的瓷器品种丰富,美观,实用性强,深受各人士的喜爱。襄阳在唐代“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以致骚人墨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襄阳与各地贸易、文化交流频繁,因此,在襄阳的唐代墓葬和遗址中,时常出土长沙窑瓷器,器物主要有碗、执壶、盂等。
李奇进一步介绍,一千多年前,通过丝绸之路,瓷器成为中国联系世界的纽带。襄阳是唐代都城长安去往南方的要塞城市,长沙窑瓷器可以经湘江—洞庭湖—长江—汉江,再由陆路抵达长安,由此走上丝绸之路。
培养人才迫在眉睫“全国馆藏陶瓷类文物破损的不计其数,从事陶瓷文物修复工作的仅几百人,能当一面的更是,业内有种说法,修复完现有陶瓷文物起码要上千年。”李奇呼吁,要加大陶瓷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力度。
李奇表示,由于陶瓷器易碎,发掘出土后,多数已经破损。另外,相对其他出土文物,陶瓷器的稳定性较好,通常不是抢救文物的,大部分破损的陶瓷器只能存放在库房里“沉睡”。古陶瓷修复就是通过采取修复措施,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的修复师?李奇说,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能画能写,懂鉴定,懂化学,熟悉材料、配方、结构等知识,还要耐得住寂寞。</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