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景德镇窑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明永乐朝定制景德镇瓷器前期:明永乐三年以及以后的几年间。纹饰有折枝、缠枝、团花的牡丹纹、莲花纹,梅花纹。器型有大盖罐、菱花口折沿或圆口折沿大盘,均为细砂底。此类大型器均于明永乐初年为郑和下西洋而烧造的赏赍品或工部外销瓷。
明永乐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执壶
款识,内莲池纹外缠枝苜蓿纹碗的圈足内有雪花形款。此碗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山东曲阜孔府有藏。此类碗的纹样,有的是青花,有的为青花描金彩,款为金彩。压手杯内心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此外不见有款器物。工艺方面,瓷器的瓷土淘炼得比较细,拉坯工艺高,琢器横接口不明显。明永乐官窑青花具有“胎体轻、釉汁白、色浓艳、花纹疏”的特征。
(1426~1435年)是明代御器厂的辉煌时期,不仅青花瓷器被后人誉为眀代青花瓷器之冠,鲜红、祭蓝、甜白等颜色釉瓷器也备受后世称道。典型的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使用进口青料描绘纹饰,纹饰呈色浓艳,常有洇散和氧化铁结晶现象,犹如中国传统水墨画。
雍正经历13年。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瓶
雍正时期被认为是清季盛世之一,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高水平,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这一时期的粉彩为,大肆盛行,从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仅白地彩绘,还有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红、淡绿、酱地以及墨地等。
道光经历30年。
清道光 珊瑚红地白梅花纹盖碗
在清代景德镇瓷业历史上,道光朝经历了不少波折。无论是瓷器造型还是釉彩方面和制作方面,都有一种不尽人意的草率作风。不过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道光官窑依然有着其自身特色。同前朝嘉庆和以后几朝的作品综合比较,仍相当出色。不少作品甚至远胜过嘉庆朝瓷器。道光官窑分两种类型,一种六字款。“大清道光年制”。一种是“慎德堂制”款器。从制作品看,彩瓷质量颜色釉瓷器。这是因为颜色釉在嘉庆朝已趋衰落,此时已回天无力。而彩瓷则如终是乾,嘉以来主流产品。从工艺看彩瓷属于低温绘彩,相对易制作。因而理当然地优于颜色釉。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绘画等方面依然保存着前朝风格。有些作品可与乾隆瓷并驾齐驱。从整体看,“慎德堂制”款器制作质量普通较高。所以“慎德堂制”官窑款似乎更值得后人珍视。
咸丰经历10年。
清咸丰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景德镇陷入战乱。咸丰初年,太平军在长江江西的广泛活动,使御窑场烧造的部分瓷器无法运出江西。咸丰五年,太平军石达开等在江西与清军作战。景德镇御窑厂在战乱中被迫停烧。传世的为咸丰景德镇官窑瓷应为咸丰五年前烧造。这一阶段,似乎可看成是清代中期与晚期瓷器的分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