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顾闳中,约910年生,980年逝世,五代南唐画家。江南人。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卷,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该画构图严谨,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堪称中国画史上的名作。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出。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故都汴京的景色,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犹如一首韵律和谐的乐曲,真实地演绎着900年前汴梁城的都市生活。它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张择端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的考史和艺术价值。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耻骇”的典型环境。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画中这八骑人马包括一女孩共九人,在行进的行列中,从头至尾,充满了舒情,闲适,勃勃生气。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全画共九人骑马,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个为虢国夫人。从马的鬃毛来看,经过精心修剪的只有两匹,一个是前面的身着男装的,一个是带着一个小孩的侍女。《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工笔人物画样式的确立者张萱的代表作品之一。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画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显示了画家过人的观察能力与的写实功力。人物皆唐以来衣饰,取名汉宫,是当时对宫室的泛指。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传世名画之一。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1]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2]
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3]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4]属国宝级文物。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