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文革瓷’,是指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10年间各地陶瓷厂生产制作的带有‘文革’色彩的陶瓷器皿,以及后来生产的所有具备文革典型风格的瓷器,如以工农兵形象、样板戏题材、毛语录等为题材的装饰瓷件、生活器具、雕像等,均统称文革瓷”。
简介
“文革”瓷,广义上是指“文革”时期产生的瓷器,但从表现内容上来看,“文革瓷”主要指有“文革”画面、“文革”语录或文字(诗词、手迹等)的瓷器,具有典型的“文革”题材特征。从瓷质来看,“文革”瓷又分陶瓷和搪瓷。
“文革瓷”多为塑像和像章,还有大量的生活用品,如瓷盘、瓷碗、瓷杯、瓷壶、花瓶、笔筒等,尤以革命地图和毛泽东著作语录器皿能刻画那个年代陶瓷艺术特征。
“文革”瓷在中国2000年多年制瓷史上立成章、自成体系,表现出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一切要为现实服务的浓厚政治色彩,与“文革”一样是的。在制作工艺、图案造型、题款铭文等方面,“文革”瓷与历代瓷器存在着较大区别。
其特点是胎瓷厚且较粗糙,色泽偏同,具有时代色彩浓厚、品种造型多样、制作工艺精良等特点。
文革瓷历史
1974年初,湖南、山东、江西等历史上三大名窑所在地接到了中央布置的一项任务,为毛泽东烧制一套生活用瓷。接到任务后,这三个
瓷器
省倾尽所能,精心制作,在1974年10月按时拿出了各自的样品。结果,景德镇技高一筹,被选中。1975年元月,上面正式下文生产‘用瓷’,取名为‘7501工程’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文革瓷”因鲜明时代特征而魅力,而“用瓷”则无疑是这一时期高水平的代表。
其实,瓷有两种:
一种江西景德镇生产的“7501”,也称“中南海瓷”;
另一个是来自家乡湖南的醴陵瓷。
醴陵瓷能成为中国近代名瓷,主要得益于清光绪翰林院编修、辛亥革命后出任过国务兼财政总长的湖南湘西凤凰人熊希龄。相传熊希龄曾亲自携醴陵
文革瓷
瓷入京,贡呈慈禧太后,并得到赏赐。
后来,这种釉下五彩瓷器名扬世界,并在五十年代末烧制了批用瓷。首批送往中南海的茶杯共60件,杯底印有“湖南醴陵”楷体字样及和平鸽标志。很多藏家将这两种为定制的瓷器称为“红色官窑”。
“红色官窑”成名较早,大约80年代就有人关注这方面收藏。到了九十年代初,拍卖市场一启动,“红色官窑”即平步青云。
红色官窑不仅具有文物价值,它的工艺价值也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可以说代表了20世纪中国制瓷工艺的高水平。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红色官窑的生产可以说是集合了当时全国的工匠来制作,它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其中的都送往中南海,而剩余的被拣选出的库存瓷器则流落民间。
据闻,1982年春节前夕,研究所曾将封存的部分“7501”连同其他库存产品一起当做福利分发给了本所职工,其中也包括试验时留下的釉上彩“水点桃花”。“‘7501’瓷非常,我曾经见过一件‘芙蓉对花碗’,是由景德镇一位工艺大师亲手画的,碗内外的对花分毫不差,十分精美。
文革瓷工艺
文革瓷
“文革”瓷胎质洁白、细腻、坚致;釉水莹润、均匀、清朗,白中略泛翠青色,玻璃相适度,胎釉结合好;粉彩彩料精细、匀和,色泽鲜亮、明丽、活泼,烧成温度好。
底色分3种:玫红、娇黄、翡翠绿。这种红料稍稍泛一些玫瑰色,使红色效果十分引人注目而又稳重。其所有粉彩料都极为细腻,浓淡相宜,涂彩又极认真、细致,花叶的涂染十分得法,加工烧成温度恰如其分,因此粉彩显得格外美。
有说,这类粉彩料用到“文革”就没有了,现在要仿制也难过这道材料关。
文革瓷
文革瓷万寿无疆
“文革”瓷的主要产地是瓷都景德镇。
在“文革”瓷品中,无论是福建德化的徽章和毛泽东像烧金工艺,还是江西景德镇的粉彩瓷,在质量上都创造了历史上的新高点,其中,瓷都景德镇出
文革瓷
品的大量“万寿无疆”铭文粉彩瓷作品,已为一些“文革”瓷收藏家关注,古瓷器也认为是粉彩瓷器史上的高峰之作,是历来工艺极的粉彩瓷。
“万寿无疆”“文革”瓷器品类极为丰富,根据用途不同,主要分为:
陈设器类:有香炉、罐等系列。圆球罐、花鼓罐、彭式罐、天字罐;折底笠式盖罐、丰圆盖双耳瓶和带内杯温酒罐等等。
饮具类:分茶具、咖啡具等类别。咖啡具一套5种,有两种规格。其中糖罐造型如同古典双耳尊,极为典雅、。
茶具造型繁多,如壶、杯、托盘都有近10种不同造型,十分雅致有趣。由小小钟式壶、4只玉兰杯和委角茶盘组成的小套件茶具属“迷
文革瓷
你型”,趣味盎然。不少压手杯的盖、托、杯身三件头都有“万寿无疆”4字,意蕴绵长。
餐具类:碗类类型、规格多种多样。大小饭勺、汤匙、酒瓶、酒杯、酱醋瓶、酱醋碟、胡椒粉瓶等小件不胜枚举。有些收藏家非常喜欢盘类,如同古代、近代盘类在现代收藏者心目中都变成了陈设器一样,“万寿无疆”盘更具陈设件的风韵。蛋形盘有7种规格,大的为长径40.8厘米,短径29.4厘米。圆形盘有平口、圆口、反口,有平盘、汤盘、鱼盘等。
其他:大器如鼓凳,小件如烟灰缸、牙签筒、鸟食罐等,造型也各具特色。
文革瓷瓷
“文革”瓷器中还有一脉值得重视,那就是“瓷”。“瓷”是毛泽东瓷的别称。“瓷”是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当年为毛泽东用瓷而研制生产的
文革瓷
,在1975年接受上级下达的研制任务,故也称“7501”瓷。
“瓷”用瓷洁白如玉,晶莹剔透,釉面光泽滋润,画面设计是根据毛泽东所喜欢的红色与梅花,采用了红梅与水点桃花两种样稿,并进行了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工艺装饰,效果尤佳。
特别是釉下彩“对花碗”,采用内外绘画的手法,而且内外花朵相对,均匀一致,颇为新颖、特釉上彩品种主要是餐具,有两套花样(梅花和桃花),大部分品种都配有合盖。
釉下彩品种除了47头中餐具外,还有文具、烟缸、痰盂、果托、饭鼓等多种品种,是一批既美观又实用,技艺的用瓷。
“瓷”由于要求高,制作成功一套需要数套数十套乃至更多的试验,那些稍有瑕疵的瓷,就流传到有关机构和人员手中,现在拍卖会
文革瓷
上出现的这些瓷,大多都是当年流散的,只有极少数是用过的。这些极少数流散出来的,也大多数是一些省市接待毛泽东的宾馆中备用的,毛泽东也只是偶尔用之。“瓷”受到藏家追捧是有道理的。
据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用瓷”调查组调查统计,目前存世的“用瓷”数量并不多,不会超过300件。
文革瓷价值
由于“文革”瓷器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而且生产年限很短(基本上都生产于1968年至1970年间),故有一定的
收藏价值,且潜力较大。
眼下,以“文革”为内容的藏品日渐升值,“文革”瓷更是成为收藏界的热门新宠。由于“文革”瓷器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而且生产年限很短(基本上都生产于1968-1970年间),故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且潜力较大。一尊批走资派的“文革”人物瓷器,在深圳集邮收藏品市场报价数千元。
在北京的一次国际拍卖会上,一只绘有“样板戏、知青上山下乡、五七干校”画面的花篮瓶,由280美元起价,后以5000美元易主,此外,一件高40厘米、直径20厘米的立件瓷瓶“毛泽东去安源”,也曾拍出2万元的。
在“文革” 瓷中,“瓷”被称为“当代官窑”,在拍卖会上屡创新高,成为有实力收藏家梦寐以求的收藏珍品。
在1996年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
文革瓷
的瓷器拍卖会上,一件“水点桃花饭鼓”以66万元的价位,创造了中国当代瓷器在世界拍卖场上的高成交价。
在1997年湖南长沙“瓷”拍卖会,10来件单面梅花碗拍出了178万元的天价;1998年“瓷”被深圳一买家以1148万元的全部买走,这一数额超出此前80余件“瓷”在北京拍卖会上拍出的864.76万元的佳绩,也大大超过了200万元的。
文革瓷防伪
文革瓷
由于“文革”艺术瓷收藏的迅速升温,赝品接踵而至。因此,在收藏时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胎釉造型方面:赝品露胎处不是有意做旧就是老旧感缺乏,修胎不如真品自然流畅;釉面欠温润柔和,火光偏重;经氢氟酸浸泡过的有“人造蛤蜊光”现象,形制外观仍有不协调和别扭的地方。还有一种情况容易误将李逵当李鬼,即由于货主的无知将其做旧,蒙上一层“人造蛤蜊光”,常使人怀疑它的真实身份,这就要从其他方面找依据。
2、彩料、绘事:彩料不够纯净,色彩不够,色块搭配欠协调,彩光不柔和,有发涩的感觉;人物绘画形似神不似,缺少上世纪60-70年代人们特有的精神气质。
3、多收集标准器,多作真赝比较,是避免上当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有的细部特征的区别道理大家都懂,但要获得切实的感受,仍需与物品接触。另外,行家的指点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