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具用材中,我们常提起的毫无疑问就是作为主体的各类木材,但是在木材之外,各类装饰艺术也普遍被使用,典型的就是各类石材镶嵌。
清中期紫檀褡裢式书桌
带给我们的审美体验...
由于文房盒是能体现文人身份的一件器具,因此它的制作与设计相比其它明式家具,更受文人设计思想的影响,常精巧素雅,极富文人气韵。
此例文房盒黄花梨制,形虽小,但无简化之处,边缘为了防止磨损,依旧包以铜片保护,可见古人并未因此盒形小,而忽视其实用性,反而做得更加。其棱角温婉,纹理清晰细腻,色泽古雅隽永,蕴藏了中国文人特的审美情趣。
郑和下西洋时,随船满载的中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丝绸、缂丝、金银等各类商品,以货物贸易的形式换回各国特产,如象牙、香料、宝石等,由于归航时所载货物较轻,怕帆船倾斜,需要用生物体来增加船的重量,于是大批的木材便利用这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中国,而这批木材被港口附近一些木匠发现并制造成家具,这些木材木质坚硬、细腻、纹理好,做出家具结实,且凝重感。这就是后来我们提到的硬木。三、经济社会的改变促使文化意识形态的改变。
清代家具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康熙朝之前包括康熙前期,此阶段家具基本保留着明代家具风格特点,当然少许的变化还是有的,但仍应属于“明式家具”范畴;自雍正到乾隆晚期,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特的清式家具;嘉庆、道光之后直至清末民初时期,由于国力衰败,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战乱频起,社会方方面面都受到严重破坏,在这种环境中,手工业者根本无法造就高超的艺术品,再加上珍贵的木材资源已告枯竭,家具业必将走入衰落时期。
清式家具与明式家具在造型艺术及风格上的差异,是用材厚重,家具的总体尺寸较明式宽大,相应的局部尺寸也随之加大;其次是装饰华丽,表现手法主要是镶嵌、雕刻及彩绘等,给人的感觉是稳定、、艳丽、豪华,与明式家具的朴素、大方、优美、舒适形成鲜明的对比。它虽不如明式家具那样具有科学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清式家具以富丽、豪华、稳重、威严为准则,为达到设计目的,利用各种手法,采用多种材料,多种形式,巧妙地装饰在家具上,效果也很成功。所以,清式家具仍不失为中国家具艺术中的制品。
清代家具较多的注重陈设效果,整体造型厚重,体形庞大,色彩强烈,并常常采用各种工艺手法,强调形体的装饰美。多种材料的镶嵌,精细繁缛的雕刻,地表现了传统家具的工艺美,但娴熟的传统技艺,迎合了当时夸张的审美趣味,到清代晚期时,更加一发而不可收。过度的堆砌和人为的雕琢,使得许多家具显得特别繁琐;财力不济而造成的粗制滥造,更使家具走向了物质功能要求的反面。后,将创新精神局限于外在形式感的清式家具画上个华而不实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