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元丰通宝创造距今3020年的历史,作为钱币,具有的收藏价值。景福殿库(元丰库),是元丰初的国家金库。《宋史·食货下一·会计》、洪迈《容斋随笔·三笔·元丰库》:“元丰初,乃更景福殿库名。宋神宗经常激愤北狄强盛,慷慨然有收复幽燕的志向。于是命人在府库里另外设置一库,亲自撰写四言诗:‘五季失图,猃狁孔炽。艺祖造邦,思有惩艾。爰设内府,基以募士。曾孙保之,敢忘厥志!’所有三十二仓库,每个仓库都贴上一个字,储积都塞满。又另外设置仓库,自己再次赋诗二十字,分别贴在上面。诗句为:‘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遗业。顾予不武资,何日成戎捷。’”在这52座府库里库存了多少“元丰通宝”?今人难以估算其数。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铸造。有小平,折二钱和铁钱。书体有篆书,行书,隶书三种,互成对钱。版别极其复杂,其中以背月小平钱,小平大字篆书,隶书比较少见,另有铁钱,其中背“陕”者。
另有元丰重宝为大珍,折五光背,篆书旋读,为未发行的样钱,仅有两枚存世,市价100万元以上,且有价无市。近年市面坊间频频传出的所谓“意外发现的“元丰重宝”无一例外皆为赝品。另外还有一枚特别的元丰通宝,俗称“乾坤元”。此元丰钱由其元字被设计成连缘接郭,象征连天接地而得名,由此见证方孔圆钱的“天圆地方说”并不是无据可依,此钱元字超出了所有字体范畴的变化,为钱币史上所未见之大胆设计,乃为元丰钱中一奇特大珍。
《宋会要辑稿·元丰铸钱》:“铸铜钱17监,铸铁钱9监(合计26个),年铸钱量达五百九十四万余贯”(一贯为1000枚铜钱),其中“铸铜钱五百零万贯、铁钱一百一十三万余贯”,居历朝。据古钱币研究,两宋时期共铸铜钱三至四亿贯;北宋铸铜钱少的年份为30万贯,唐朝铸铜钱多的年份为30万贯;北宋每年平均铸钱数额,超过唐代约20倍。民国十九年(1930),日本人入田整三根据4个地方出土的铜钱所作统计,在总数554714枚钱币中,中国钱占99.8%,在中国钱中,北宋钱又占82.39%,居。1967年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出土窖藏,一次就古钱币22万斤,这是此地出土窖藏的第八次,其中宋钱占多数。《中国钱币大辞典》图录:“北宋钱4102种,南宋钱1746种,其中宋神宗铸造‘元丰通宝’小平铜钱401种,折二铜钱136种,小平铁钱15种,折二铁钱80种,合计632种。”
元丰通宝虽然品种繁多,但仍有一些稀有品种广受历代泉家追捧。如2010年中国嘉德秋拍中,曾推出一枚元丰通宝折三篆书背“铜”铁母(见图)。该钱直径3.1厘米,重9克,因钱谱无载,乃难觅之铁母,故可跻身于北宋珍泉行列之中,终在是次拍卖中以26.88万元成交。据戎畋松考证:“‘铜’字若指铸地或钱监,极有可能是河东路威胜军治所铜(今山西沁县)。”当时河东路是铜铁钱两用区,且以小铁钱为主,折二铁钱亦可参与流通。又:秦凤路渭州(今甘肃平凉)所辖华亭曾于元丰六年(1083)复置黄石河铸冶务铸铜钱,其钱监东北有铜城山。
“谱录上有‘元丰通宝’背‘铜’折二铁钱存在,虽史料无明载,但实物可证之,现已知其铁钱有行、篆两种书体,且存量。从钱文和形制看,这种铁钱偏于弱小,风格气息异于永兴军路、秦凤路所铸大铁钱,亦与川炉所铸有别,故可初定背“铜”铁钱是河东路为解决“边用匮阙”临时所铸的军费钱。”图示的篆书背“铜”铁母钱为发现,对研究神宗元丰年间铁钱监的增减情况及对钱监地名的考证认定,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