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掘情况看,这件化石有较为完整的骨架,包括部分头骨、下颌、脊椎、肢骨和骨刺。其中,骨刺有120多个,且具有不同大小形态。“这充分说明,有甲类恐龙在侏罗纪早期就有遍布全身的厚重骨刺覆盖,形态已经趋于多样化。”毕顺东说。发现的玉溪龙化石与对应的复原图(复原图为姚熙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玉溪龙是剑龙和甲龙的祖先类,与在德国发现的莫阿大学龙有“亲戚”关系,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有甲类早期成员的形态特征。学界一直认为,有甲类恐龙起源于大约2亿年前,但具体起源地尚不明确,
这次玉溪龙在亚洲发现,表明此类群在出现之后,迅速分化并扩散,在不到300万年的时间里就在全球分布开来。
中国鸟龙化石初默默躺在岩层里。随着古生物学家敲开化石周边的围岩,一只狰狞的小恐龙出现在了学者们的面前:这只恐龙朝后扭着头,和身体相比脑袋,锋利的小牙齿寒光逼人,躯干和脚部的骨骼交叠在下方。令人称奇的是,化石上保留有细密的羽毛痕迹,乍一看仿佛是长了尖牙的火鸡。
们根据修复后的骨骼化石判断,复齿河南龙头部占身体比例较小,头顶有瘤状或角状突起,颈短,体型粗笨,四肢强壮、脚掌宽大,尾粗短,身体背面被坚硬的骨质甲片所覆盖,就像鳄鱼的背部,可以防卫掠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