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提油玉鸟
器型、雕工、纹饰都可以透露一些老相。我国制作玉器的历史相当悠长,各时代的风格工艺水平也不同。琢玉工具的不同,雕琢出来的产品自是不同。也老式工匠以老工具,用生命雕琢,才有朴拙扎实的气韵。当今科技工具如电钻、电刀、雷射的仿古产品,乍看华丽有余,但总觉内涵气韵不足。观赏古玉以逻辑思考,有时设想身处不同时空来探索,则对古文明的结晶会更有另一番的体认。
古玉深埋地下,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表面结构水逸失,天长地久,生“熟”的视觉效果。
石之 美者,谓之玉”,玉,之所以区别于石,是因为:玉之美,而非玉之白!
老玩家都会有一个感觉:往往质地特好的籽玉,很难达到白的标准,而,色极白的籽玉:往往质地又会显疏松,有干涩之感。
古玉真伪不仅仅看工
因为你眼里的“机器工”很可能就是误导你的错觉。可以说,谁都没见过古人治玉用的是什么样的工具。古人与古人在信息流通不畅的年代使用的工具未必一样。
“汉八刀”的犀利,“双钩碾”的婉转流畅一点不逊色今天的机器。良渚玉琮的钻孔技术可以说让现代的钻孔工具汗颜。
你可以怀疑你的知识与经验,但你不要去怀疑古人的能耐。什么U型是新工,V型是老工,如果以此“断言”真假,这本身就是在“扯淡”。古玉鉴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靠的就是“以工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