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鉴定的方法
这里要注意玉器各方面特点的一致性,就是说从各个角度来判断,得出的结论应有一致性,应为同一时代、同一地区的玉器特点,不能多特征拼凑。如果出现了不同,则要另行分析,将以晚的时代特征为基准。
在得出初步的类型归属意见后,便要进行真伪的判断,这时,同样需要进行造型、纹样、材料、加工工艺方面的分析,还要判断是否有人工伤残、人工染色和人工作旧,而有关古玉做伪方法方面的知识,鉴定者对见
过的假古玉特点的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由于假古玉的制造方法太多,目前又无部门进行假古玉标本的归纳,要进行重要鉴定时,鉴定者要自备举证方法,因而有条件的,要进行有关的资料整理。
判定古玉真伪是非常困难的,鉴定者往往遇到三种情况:
a.在短时间内能明确作品为古玉;
b.在短时间内能判定作品为假古玉;
c.一时不能做结论,对作品真伪要进一步研究。
对玉器材料进行识别。古代使用的玉材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新石器时代到商代的几千年里,多种矿物被用来制造玉器,这一时期的矿物质加工的非实用生产工具类器物都可能是玉器。因为当时玉器用材的统一标准尚难建立,只是就地取材,玉材的使用是多方面的。而同一种玉材,在色泽上又千变万化,古玉的制造便是在这种多种矿物和同一矿物的多种表现中取材。但玉材的选择又受到地域的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
商代以后,玉材标准趋于一致,但每一时代的玉材选择都要受条件的限制。主要是开采条件不能矿物分布条件,特定时期的玉材用料,只是某些矿物的特定部分。这一部分玉材往往区别于同种矿物的特定特点。这就需要认真研究、观察、掌握。
制造风格的统一性。每一时代的玉器在造型、纹饰和反映的文化内容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即所谓时代特征,对于一件玉器,它的制造时代一般只有一个。少量的可能被二次改动,因而在这些特点上要有统一性。
加工特点的判断。几千年来的玉器制造,基本上是用铊具进行的,变化不是很大。但加工方式上,每一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鉴定家称为“刀工”,据刀工判断玉器造年代,鉴别真伪,是鉴定过程中进行的。
依据玉色判断新旧。玉器制成后,玉表面因暴露于空气中,或埋于地下,或经人体接触,或其他原因,会产生颜色变化。
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有一部分明代玉带,为典型的明宫遗存,未曾入土,其中一些带板,表面已成旧色,同新玉作品有明显的区别。其原因在于长时间的空气氧化。这表明玉材表面是可以出现新旧变化的。但这种变化非常缓慢,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果把玉器置于较为封闭的状态下,它颜色变化就会更加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