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报价:4万、5万
宋宝财点评: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一,它烧造的白瓷可以说在北宋时期达到了高峰。但定窑白瓷一般有几个特点,典型的就是它的釉色往往是泛黄,而且到北宋中期以后它是芒口来烧造;其次它上边的一些竹丝刷痕,包括泪痕等特点是非常鲜明的。这件藏品做成了仿金银器的那种花口,而且釉色比定窑更白一些。它的圈足底部有很明显的粘砂现象,再加上它的圈足修胎也有一些过宽,所以我把它定位辽代的白瓷。
辽代的白釉瓷器分两种,一种是施化妆土的,另一种是不施化妆土的。不施的胎是透明的,而这个小盘的胎体就比较透明。它的器形做成了花口,应该是仿了当时金银器的造型。这种造型在北宋时期的影青,还有一些耀州窑里面也是同样存在的。辽代白瓷与定窑在制作工艺和釉色上是有一些区别的,说它的釉。辽白瓷的釉在一般情况下白度更高一些,而定窑的釉往往是偏黄色的。而且辽白瓷的釉层相对比较厚实一些,而定窑的釉比较透明、稀薄一些;第二从它的底足来看,辽白瓷的底足相对比较宽,粘砂现象比较明显,而定窑底足修得比较细且规整,基本上没有粘砂现象。在北宋早期的时候还偶尔出现,到了中期以后都是用覆烧的方法了,所以就基本不存在粘沙现象了。
这件藏品从器形上看和宋代介休窑有一些类似,但还是有一些区别。表现在釉色上,介休窑的产品往往更白一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惨白。而且它的釉面上局部或者整体会有一些开片,这是因为它烧造的温度较低造成的。而介休窑底部露胎的地方相对比较疏松,不如辽白瓷烧造的致密和坚硬;其次从烧造技术上看,介休窑像这类的小件器物,采用的是支钉叠烧法,往往在盘子或者是盘内会留下支钉所烧的那种痕迹,而不会像辽白瓷这样,留下这么多明显的粘砂痕迹。
此件藏品我的云鉴结论是一件辽代·白釉花口盘的真品。
【仿南宋·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
陈建明点评:这块长方形的铜牌
上面有一个穿孔,两面有文字,一面是“临安府行用”,另一面是“准伍佰文省”。如果对它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被列为中国(古)钱币收藏五十珍之一的临安府钱牌。
据说是南宋晚期,宋理宗景定年间发行的。
当时共有两类,一类是铅的一类是铜的,铜的面值有三种,一种是贰佰文省,一种是叁佰文省,还有就是这种准伍佰文省。
南宋当时七十七文钱算
,这样的一个钱牌实际可以兑换当时市面通的铜钱共三百八十五文。
因为它发行的时间比较短,存世,所以历朝历代都受到那些古钱收藏家们的重视。
真的这个钱币它的边廓?会做得非常规整,,两边的魏碑体风格的楷书会写得笔道遒劲有力,现代是很难模仿的。
而这枚铜牌它的铸造工艺非常的粗糙,可以看到它的边廓线,还有上面穿孔做得是粗粗细细;
第二这个楷书的文字架构松散,笔划很软,没有真币上那个文字的厚重大气的味道;
第三点上面的这个锈色,一看就是浮在面上的,没有古老的钱币因为岁月久远受到了水土侵蚀,而产生的铁骨深根的一些锈蚀。
经我鉴定,这是一枚南宋·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的赝品。
: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虚值的钱币,比如说乾封泉宝、乾元重宝,一个就值当时的标准钱十个。也有的像契刀五百就值五百个(钱币),还有一刀平五千值五千个的。这些虚值货币发行后后都陆续失败了,因为古代铜是钱的一个计重的货币,我们不会说我花五千文钱就换你这么一枚。这种钱币一般来说很快都会衰亡,但是正因为它很少见,所以成为了我们现代的名珍之一。
清雍正·豆青釉花鸟纹高足盘
估价:10万
店主报价:5万、8万
点评:该瓷器为青釉,青釉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是中国单色釉瓷器里为流行的一个釉色品种。底部写有大清雍正年制的款识,这个款识比较特殊,发色浓艳,是六字两排的篆书款,而一般款识为方形框。这种扁方框的书写方式在雍正时期非常流行,是质量较的瓷器容易使用的款识。在当时仿青釉有三种颜色,东青釉、粉青釉、豆青釉,这件藏品的颜色应为三种颜色中的豆青釉。豆青釉在康熙时期开始流行,在雍正时期发展到高峰。碗上花纹为模印花纹,描绘的是花鸟图案,牡丹与白头翁,在雍正时期加入了吉祥的寓意,“纹必有意,意必吉祥。”意为富贵白头。根据釉色、胎足、款识的发色以及釉的沉积效果来判断该藏品为
清雍正豆青釉花鸟纹高足盘真品。
【清乾隆·道教二十八宿星官形象熏炉】
店主报价:88万、100万、30万
二十八宿是古人观测天象时选取的二十八个星,来作为观测时的一个标志。道教把这二十八宿的星象给拟人化了,给他们分配了相应的权力然后顶礼膜拜。《西游记》里有一个昴日星官,这个昴星住在天上的光明宫,它的职责就是司晨报晓。这件熏炉上面的二十八个星官的形象都非常鲜明,上面有它的名字,下面对应的有星座的图像。这个熏炉不光个大,三个兽首面的足做得粗壮有力,整体的浇铸也非常的敦厚。底部有大明宣德年制的方章款,
但是并不代表这件东西
自从明代宣德年间开始铸香炉,此后历朝历代就开始仿那批做的香炉。后大明宣德年制已经成为了所有香炉上的标识。经我鉴定,这是一件清乾隆·道教二十八宿星官形象熏炉的真品。
当
张道陵
也就是早期道教的时候,
二十八宿创
立了道教的一个历法,
来记日和月。
道教非常的盛行,
唐代的道士在这个基础之上又
二十八宿旁通历。
二十八宿
个道教立法
所以我个人觉得
这件东西的文物价值非常高,
它算是我们道教立法里面的
清光绪·象耳方瓶
估价:16万
店主报价:18万、22万、18万
点评:该藏品为浅降彩象耳方瓶,瓶身图案一面为博古大吉图,寓意开门大吉,另一面为柳叶黄莺,第三面为富贵有余。象耳方瓶在清代晚期出现,道光以后较为多见。瓶身款式为“王”字和
“吴门”二字,意为吴门王少维。王少维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将皖南画派作于纸上的画法运用到瓷器之上,画意潇洒,表现人文气质。因而浅降彩在清代晚期成为品种。瓶身两侧的象耳为赭石色,同样标明了时代特点,是一件光绪时期的象耳方瓶。
金代·当阳峪窑绞釉三足琴炉
估价:8万
店主报价:45万、25万、35万
点评:该藏品为绞釉三足琴炉。目些学者将绞胎与绞釉统称为绞花工艺,都是发展继承了唐代巩县窑的绞胎工艺。到了宋金元时期对绞胎进行了一次改革,将绞胎工艺从陶胎转移至瓷胎之上,同时出现新的绞釉工艺。绞釉工艺是在素坯的化妆土上撒不同颜色的颜料,对瓷器进行搅动与前后倾斜,自然形成花纹变化。这件藏品即为金代的当阳峪窑绞釉三足琴炉。
《华山论鉴》每周日晚21:20 播出。敬请锁定陕西卫视。
网络次日更新。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