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Bronze Ware)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当青铜器整体变形时,可以根据变形的程度及不同部位利用不同的工装、夹具,采用支撑、顶压、撬搬、扭等方法,进行校正。不管使用什么手法,都要看文物的应力变化及承受能力,一般根据经验及对文物性能的了解,量力较正。青铜文物大都是铸造而成,经历长期腐蚀后,其延展性、弹性都有一定的降低。因此,对于变形严重的器物只能锯解、组焊才能达到后整形的目的。
錾花是一种用钢錾在铜板上雕刻花纹的技术。古代青铜器上多有纹饰,有的还有铭文,对于破残青铜器的缺块补配仅仅镶上花面铜板还不理想,还应该雕刻出同原件风格统一的纹饰、铭文,这就要錾花。錾花工艺除了要掌握雕刻技术外,重要的是要熟悉和掌握古代各个不同时期铜器纹饰的风格,同时还会根据花纹的深浅、宽窄、变化形式,自己打制各种直刃、弯刃、铲、沟、平、踩、挑、抹、眼等钢錾。两只手,一把锤,加上几根钢錾要刻出多种多样的流畅的花纹,这是一门技术。
焊接在传统的技术中有两类,一类是“铜焊”,一类是“锡焊”。“铜焊”比较牢固,古代有熟红、黄、白铜等,锻打制成的铜器衔接处都用铜焊,铜焊就是熔焊,需预先准备好铜焊料,焊接时需要以硼砂熔焊,技术上主要掌握火候。古青铜器都不采用这种工艺,一般用锡焊接,它能焊铜、铁、金、银,焊接温度比较低,对原件的破损伤可以控制在小限度内。所以,在对古代青铜器的修复技术中,包括补配、组焊,基本上是锡焊。锡焊技术主要是运用焊接工具焊烫、拉、挂,其技术都集中在烙铁尖上。
补配的另一种方法是翻模铸造。当器物的缺块在原器上还能找出它的相对应的形状和纹饰部分时,那么,可以在原件上进行翻模铸造。以前传统的工艺是用土模搬砂披砂造型,后来改为用石膏和红砖粉翻造模具。用石膏和红砖粉及耐火材料的混合料在原件相应部分翻模,风千再在烤炉中烧红,取出后浇注铜水成形。形块再按照原件上短缺的大小锉好,花纹经过雕刻整理能与原器对接,成为一个完整的青铜器补块。
铜器由于受到腐蚀,铜性差别很大,铜性好的能焊,铜性差的难焊。茬口为红砖色的还可以沾锡焊,但是要多烫口;青砖色或浅绿色的茬口则已无法焊接,只能用粘合剂粘接。对于铜镜,由于是在花纹面焊接,所以只能用点焊。对于鎏金件的补块用铜焊,否则无法鎏金。经过焊接的青铜器应该在蒸馏水中浸泡,以清除焊锡带来的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