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瓷器全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该图录共16卷,收集全国出土商周至清代瓷器4000余件,每件器物均有出土情况说明,其断代在学术界有不同观点者也加以注明。该书是目前国内出版的完备的一套全国出土古代瓷器的图录,学术性颇高,是鉴定瓷器的重要参考书目。
永乐、宣德青花瓷器是青花瓷器中的骄子,历来受到世人好评。主要原因是那的刚健画风,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入木三分的雄劲美感。代表其艺术水平的作品,仍是官窑产品。永乐、宣德两朝共计30余年,青花作品艺术风格大体一致,但在造型及纹饰、工艺等方面略有差异,对二者详细分辨,也只是近30年的事情. 永乐青花带款的仅有一种,即压手杯。此杯现在世界仅存有三件完整的,另有破碎的一件,均藏于故宫博物院。明谷应泰所著《博物要览》记载的款心花纹有三种:双狮款、款、葵花心款,现传世三件不见款。双狮款和葵花款皆在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压手杯为永乐青花绝品,后世多仿,明万历及清康熙、光绪时均有仿品,但仿品造型不对,尺寸大于真品,胎体厚重,画风亦显粗犷。只要见过真品,一望便知其为赝品。
珐琅彩的历史由来 早在明代景泰年问,业内就有用从国外进口的彩料在铜胎上画珐琅彩的工艺,人们称其为“景泰蓝”。到了康熙朝的后期,制瓷界把在铜胎上绘珐琅彩的技法移植运用到在瓷胎上画珐琅,创烧出惊世骇俗的珐琅彩瓷器。 这种珐琅彩瓷器,也有人称其为“古月轩”,品种为精美,位列釉上彩之冠,是中国彩瓷中的“代表”。 其制作工序也与众不同:景德镇工匠按皇帝亲自钦定的瓷器造型样式烧出素白胎或白釉瓷器,然后运送到京城,在养心殿造办处,由当时的画师在白胎瓷器上面以珐琅彩料绘出图案,并就近于京城里的地方再次入窑烧成。 综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珐琅彩瓷器,各有一些易记的鲜明特色。在雍正六年清官自制成功珐琅彩料之前,康熙年制作的珐琅彩瓷多数是小件的盒、碗、杯、盘、壶等,其中碗所占的比例大,面大件的器皿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