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大战国蚁鼻钱 鎏金重器终得见
战国罕珍《超大型鎏金蚁鼻钱》一组展赏
蚁鼻钱——战国早期楚国早期(约公元前5世纪)的一种铜铸币。因其形象而得名。形状为凸面椭圆形,似海贝,正面铸阴文,又称鬼脸钱。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蚁鼻钱稍具贝形而偏小,大者长1.8厘米、重4克左右,小者长不足1厘米,重1--2克。钱体上尖下圆,面凸背平,常有一孔。钱面阴文多见为“紊”字;此文铭于钱面,看去似一蚂蚁歇于鼻尖,故俗称“蚁鼻钱”;也有释其钱小而喻为蚁鼻钱者。“紊”字诠释多种,有“昏垫水”、“各六朱”及“五朱”等,至今尚无定论。蚁鼻钱类除铭“紊”外,还有“金”、“君”、“行”、“忻”、“匐”、“贝”、“三”等近十种面文,多为战国后期各地自行铸造,未久即有刀、布钱问世,故传世数量。“忻”、“匐”等多见谱录,实物罕极。近年来还不断有新品发现。
鉴于蚁鼻钱铭文品种相对较多,某些常规品遗存有一定量,其中湖北博物馆藏较全。然,其大型品则,谱录品种甚少,价值较高。谱录之大型蚁鼻钱,长者约28毫米,亦有25毫米者,重皆不超过20克。至于更大更重者则未见谱录,亦未见公展。
幸得天意眷顾,帐中获藏特大型蚁鼻钱数枚,且为鎏金之品。这些鎏金蚁鼻钱,长者可达38毫米,短者亦有32毫米(短者体胖)左右,重全部在30克以上,重者可达36克左右,可谓大而厚重。从这两个方面看,实乃极其之超大型鎏金蚁鼻钱矣。
而据有关考证认为,鎏金蚁鼻钱其时乃作为大额货币使用。而鎏金再加超大体型,当为面值更大。此乃一说,另一说则是战国所铸特大型蚁鼻钱实为战国早期所铸,后来随着楚国的范围扩大,钱币需要量增大,故钱越铸越小。
察钱体,入土时间不谓不长,鎏金斑斑驳驳,钱体(尤其是背面)绿锈红斑,锈深入骨,皮壳。二千余年,入匿,幸得鎏金护体,抗锈力倍增,而至出土后整体品相仍然相对保持之态。值得一提的是,其鎏金层较厚,斑驳处呈皮状,故而其更似包金。其金色质异常黄灿,据此以为其金纯度甚高。再仔细观察,其阴刻文字笔划沟堑中,鎏金沉积多而厚,此似乎又为刷金泥时自然流入笔划沟堑堆积所致,相反,背面平顺之处,金层则薄许多,以至于残存金质较少。
这种超大型鎏金品,经检索,见有一枚直径更大者描述,曰其高达41.8毫米,宽24.7毫米,厚9.7毫米,重达42.5克,恐为矣。此外,即再难见有公展,可见其罕少。
因有些字打不出来,有些字纹的识别还有待研读,故所发之几品,有“行”、“匋”、“哭”等,我皆未在照片上标示其所属何字,特此说明。
此类巨品难得一见,今将数枚遣上博来,一睹尊容,并以此祝诸君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