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斗彩瓷器鉴定要点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 图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包括单的鸭纹和以鸭主体的组合纹饰。鸭纹多配以荷莲或芦苇,更奇者与雄鹰相配。宋代受中国花鸟画题材影响,瓷器上的鸭纹为丰富,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多以此为装饰题材,画面上多是两只或四只鸭成双成对,周围莲草相问。尤以老鹰逐鸭为精彩,黑鹰从天飞扑而下,一鸭仓皇逃窜,一鸭急钻入水,尚露腚尾,水花四溅,芦苇摇曳,画面真切动人。
北宋 耀州窑青瓷刻波鸭纹六棱碗

广义上包含以蝴蝶为主配以其他内容的纹饰,狭义上仅指立的蝴蝶纹。受宋代花鸟画成熟的影响,瓷器装饰中花鸟虫鱼题材大增,蝴蝶纹开始盛行。宋瓷上蝴蝶纹多取蝴蝶对飞纹样作圆形构图。典型器物有明成化斗彩团蝶纹罐、万历五彩花鸟花蝶纹蒜头瓶等。雍正以后瓷器上还盛行一种瓜蝶纹,即以瓜蔓与蝶纹相配,谐音“瓜瓞”,习称“瓜瓞绵绵”,寓意子孙万代连绵不绝,乾隆粉彩瓜蝶纹瓶即为代表之作。

北宋 越窑蝴蝶纹粉盒
此器为扁圆形,盖稍鼓,盒身子口,直腹下折,圈足外撇,圈足内施釉,并见垫烧痕。盒盖上鼓,盖面以凸弦纹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刻划蝴蝶卷草纹,外区划一周流云纹,构图严谨规范,刀法流畅简练,蝴蝶纹细腻传神,盒身素面无纹饰。
        盒内外通体施青釉。此盒为妇女用来存储胭脂香粉等的物件,是宋代常见的器形,造型小巧精美,做工较,为越窑烧造。
《中国陶瓷全集宋(下)》中所有类似藏品(《中国陶瓷全集宋(下)》,第74页,图30),两者均饰蝴蝶纹,可资比较。
参阅:《中国陶瓷全集 宋(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第74页,图30更多历史拍卖纪录。

鹿纹是一种反映原始渔猎生活的传统陶瓷装饰纹样。唐代长沙窑有青釉鹿纹褐绿彩注壶,小鹿体态轻盈,边跑边顺盼,是的佳作。宋代缂丝上的天鹿纹移植于瓷器,典型纹饰如定窑白釉盘上的印花鹿纹,画面上两只长角鹿奔跑在枝叶缠绕的花丛中,只鹿回首张望,后一只鹿追赶呜叫。
清雍正 粉彩蝠鹿纹小杯 (一对)
 磁州窑枕面上所绘鹿纹动态不同,或在山中奔跑、或在草莽间漫步、或卧于灌木中惊望、或立于路途上徘徊,线条流畅写意。明代晚期流行以谐音和寓意象征吉祥的纹样,鹿纹作为“禄”的替代形象常与蝠(福)、寿桃组合成“福禄寿”吉祥图案出现在青花瓷器上。乾隆朝创烧的粉彩百鹿纹尊,把鹿纹的人文含义推到了,乾隆以后及近代仿制品较多。

宋应星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中国部有关陶瓷器的专著。清代朱琰著。朱琰,字桐川,别号笠亭,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人。作者为清乾隆年间进士,生卒年及成书年不详。《陶说》初刻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称鲍廷博本。此后有多种刻本。《陶说》共6卷,分说今、说古、说明、说器4篇。卷一《说今》篇,有饶州窑和陶冶图说2节;卷二《说古》篇,有原始和古窑考2节;卷三《说明》篇,有饶州窑和造法2节;卷四《说器上》篇,有唐虞器、周器、汉器、魏器、晋器、南北朝器和隋器7节;卷五《说器中》篇,有唐器、宋器和元器3节;卷六《说器下》篇,有明器1节。书中按陶瓷器出现的顺序作历史性介绍,叙述了明、清两代饶州窑和其他代表性官窑的瓷器及制造技术。

蓝浦《景德镇陶录》
清景德镇人氏蓝浦原著,六卷,后经弟子郑廷桂增补为八卷,另加入卷首《图说》和卷尾《陶录余论》共十卷,在嘉庆二十年(1815年)由异经堂刻印刷出版(四册一函)。

北京聚宝荟艺术品鉴定中心为你提供的“乾隆斗彩瓷器鉴定要点”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详情

*联系

*手机

推荐信息

陶瓷古玩>黄釉古玩>乾隆斗彩瓷器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5 京ICP证1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