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为精美。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
青铜器的颜色真正做出来的时候是很漂亮的,是黄金般的土黄色,因为埋在土里生锈才一点一点变成绿色的。由于青铜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没有任何两件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件都是、举世的。 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鼎由初的烧煮食物的炊具逐步演变为一种礼器,成为权利与财富的象征。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轻重,标志着权力的大小。在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形成了特的造型系列:容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等。青铜器上市满了饕餮纹,夔纹或人形与兽面结合的纹饰,形成神灵的图纹,反映了人类从原始的愚昧状态向文明的一种过渡。
每个时代的青铜器器形、铭文和纹饰特征不同。按年代可以分为夏代、商代早中期、殷墟时期、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青铜器10大类。
青铜器制造成本高,留下来的少,是文物收藏品中的一个重要的门类,通常分为饪食器、水器、酒器、兵器、乐器、工具、杂器等七大门类。
青铜兵器有戈、矛、戟、钺、刀、剑、铍、殳、匕首、弩机、矢镞、胄、甲、盾等。现在出土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剑制作精美,完好无损,锋刃依然锐利无比。
青铜乐器有钟、铙、钲、铎、铃、鼓等。山东出土的编钟制作精良,凝重豪华。
青铜杂器包括生活用具、车马器、度量衡器等。生活用具主要有带钩、镜、洗、樽、燎炉、炭箕、熨斗等。车马器主要有辖、车、轴饰、毂饰、辕首饰、衡饰、銮铃、衔、镳、轭饰、当卢、马冠等。度量衡器主要有尺、量、衡权等。
生活用具中青铜灯具收藏价值。青铜灯分为行灯、座灯和造型三大类。青铜量器以战国、秦汉较为多见。
范铸法工艺流程共分为五步:
步为塑模,用泥土塑造出铜器的基本形状。在制好的泥模上画出铜器纹饰的轮廓,凹陷部分直接从泥模上刻出,凸起部分则另外制好后贴在泥模表面;第二步为翻范,用事先调和均匀的细质泥土紧紧按贴在泥模表面,拍打后使泥模的外形和纹饰反印在泥片上;
第三步为合范,将翻好的泥片划成数块,取下后烧成陶质,这样的范坚硬不易变形,称为陶范。将陶范拼合形成器物外腔,称为外范。外范制成后,将翻范用的泥模均匀削去一薄层,制成器物的内表面,称为内范,铜器的铭文就刻在内范上。将内外范合成一体,内外范之间削出的空隙即为铜液留存的地方,两者的间距就是青铜器的厚度;第四步为浇注,将铜液注入陶范。待铜液凝固后,将内外陶范打碎,取出所铸铜器。一套陶范只能铸造一件青铜器,因此不可能存在两件一模一样的青铜器;第五步为打磨和整修。刚铸好的青铜器,表面粗糙,纹饰也不清晰,需要经过打磨整修,才能成为一件的铜器。
铜炉,是中国古代铜器一个特的品种,包括炭炉(又称燎炉)、温酒炉、熏炉、手炉等,这些铜制的炉基本上都是实用器具。和其他中国古代实用器一样,古代铜炉同时也是艺术品,并且深深地刻上了传统吉祥文化的烙印。
地球有春夏秋冬,人类需要避暑防寒。炭炉,就是古人在天寒地冻时燎炭取暖的用具,类似于现在的火盆。所以铜炉初的定义就是“盛火器”。炭炉在中国很早就出现,在商代墓葬中已有出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青铜文明进入高峰期,炭炉已是的日常用具。早期的炭炉多为圆形,下有三足,口沿外有链环作提携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