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仿汝釉蟋蟀罐,高11.2厘米,口径13.6厘米,足径13厘米。罐口底径度相若,直口,深弧腹,玉璧形底。外壁施天青色仿汝釉,釉面莹润,开细碎片纹。外底署青花楷书 “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宋代汝窑瓷器釉色天青色,而明代仿汝釉瓷器釉色灰青闪蓝。
明代仿汝釉瓷器的釉色比宋代汝窑瓷器釉色透亮,釉面具有明代瓷器特有的橘皮纹。对光斜视可看见仿汝釉釉面泛起橘皮纹,这是鉴别明代仿汝釉瓷器又一个方法。
明代仿汝釉瓷器纹片比宋代汝窑瓷器密而规整,布满细碎的纹片。
雍正、乾隆时期以唐英为督陶官的景德镇御窑厂曾大量仿制宋代五大名窑器物,仿汝釉瓷器主要是仿宋代汝窑瓷器的釉色,造型袭古又有创新,器物外底多有以青花书写或以铁锥刻划的本朝篆体年款。
雍正时期仿烧汝窑器另一种则没有开片,而且缺乏宋代汝瓷蕴藉沉静的神韵。
雍正时期仿汝釉中少数有堆花,印花装饰,那就更加容易鉴别了,因为宋代汝窑瓷器中没有
仿汝釉圆洗,高5厘米,口径16.7厘米,足径8.7厘米。洗圆形、敞口、直壁、口沿下及近足处各有一周凸棱,圈足。通体施天青色仿宋代汝窑釉。底有九个支钉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清代的青花瓷器品种比较多,有盒、罐、瓶等,如何断代就成了藏家在收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据人士所知,此类器物断代的要点是:鉴定画工用笔笔法足不是古人用笔,古代人用毛笔熟练,铁画银钩,像宋徽宗之瘦金体,可到博物馆看实物多多体会。从清代瓷器的纹饰绘画中,领悟了古代民窑工匠画师的绘画语言和审美情感,他们对绘画语言的情感态度是高度主观的,情感活力是热情奔放的,所以他们的绘画总是充满着感性色彩,不拘泥于集成形式和规范,而是遵循自我的方式和情感,大刀破斧,恣意纵横,一气呵成。清顺治时期青花瓷器有的一笔刷成的写意画法,清代康熙时期瓷绘双勾填色且用笔细,雍正时期绘工相当、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工艺术水平、到嘉庆、道光、咸丰时期勾线也由细笔描绘填色而变为粗用笔写意,同治、光绪时期用笔装饰笔意更浓。清代青花料发色年代越早青花发色翠蓝,年代晚发偏蓝,清晚和民国是洋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