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龙洋”共有五种规格,即五钱(1.25克)、十钱(2.7克)、二十钱(5.39克)、五十钱(有10.13克 与13.48克两种样式)和一圆(26.96克)。日本“龙洋”设计别致,铸工较为,含银量为90%。日本“龙洋”发行的年代不同,又可分为很多版式,仅以一圆“龙洋”为例,从 明治3年(1871)起至明治45年(1913),就有几十种之多。一般来说,日本明治的早年“龙洋”,因存世量因而价格昂贵。价格高的 银币“明治8年一圆”龙洋”,参考价约为3万元~6万元,价格低的“明治27年一圆龙洋”,市场价仅130元~250元左右。日本“龙洋”中的小面值币价格一般都较低,大部分“五钱”和“十钱”小银币只卖20~50元左右一枚,具有存世数量少,市场价格低的特点,因此,集币爱好者可趁低买进一些日本“五钱”、“十钱”小银币。
江南省造龙洋发行情况
江南省造的龙洋它大的特点就是在江南两个字,在当时,各省份纷纷以自己的省打造银元,但是在当时就没有江南省一说,老百姓口中的江南其实就是江苏和安徽一带,但是安徽省也有自己的发行代表那就是安徽省造,不仅是银元当中的大珍品,也是极为的的。
江南省造的银元一共从纪年上可以区分出来发行来9种,其中一枚属于老江南,其余八枚属于有纪年银元。目前江南省造的银元的收藏价值是非常之大的,就拿其中的老江南来说,随便一枚目前的市场价值也在100000左右,已经成为了收藏龙洋爱好者的必争之物,这个目前的收藏价值也是很大的。
初,清廷规定“大清银币”由湖北、南京两个造币厂铸造,预定于十月发行。造币总厂还根据《币制则例》规定,于宣统二年(1910)试制以圆为单位的大清银币一套。宣统三年(1911)又重新制模,试制大清银币,主币的蟠龙图案版别很多,计有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反龙、曲须龙及签字版等版别。
由于辛亥革命爆发,清迅速覆亡,所铸银币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仅以军饷形式少量流入市面。故直到清代灭亡,只有各省自铸的银元,而没有真正发行成色、重量都符合标准的全国统一铸造的银币。
目前银元收藏确实非常热门,近几年价格也越来越高,参与了人也越来越多,有的不光是纯粹的兴趣爱好,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投资品种来参与的,毕竟在几千年的货币发展过程中,银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银元的出现在当时流通时就因为铸造精美而广受喜爱,清末的龙洋、民国的袁大头、孙小头、船洋。、大汉银元等等!在当时为中国的货币抵御的冲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近代银元中的龙洋可谓是众所周知,名声大噪,但龙洋本身也分派系的,但主要流派是当年中央造币厂和各省造币厂铸造的龙洋,其中中央造币厂的主流品种相对较少,主要包括大清宣三、造币总厂和北洋龙,坊间称为龙洋三剑客,这是公认的说法,但关于四海龙洋(也称“四海龙王”)的分法却一直众说纷纭,说法不一,四海龙洋出自于各省造币厂铸造的龙洋,而不是出自中央造币厂的三剑客,这是公认的,那么剩下的各省主要的龙洋先后有江南、北洋、浙江、安徽、奉天、吉林、湖南、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开设钱局制造“龙洋”。
但称之为四海龙洋币的,却说法不一,笔者认为,要依据普适原则,即要为广为流通的流通银元,而不是当年的各类没有参与流通的少量试铸币,这里面符合条件的,加上业界相对认可的分法的主要有江南、湖北、广东、四川这几个版别的龙洋币,也称为“四海龙王”,因为这四个版别的龙洋不仅符合普遍流通的特点,也是具代表性的,按照笔者的理解,以及与藏友们交流的结果,我们是这样具体分这四海龙王币的,广东位于南方,因此称为“南海龙王”、湖北位于北面,称为“北海龙王”,江南位于华东,称为“东海龙王”,四川位于西部,因此称为“西海龙王”,这是笔者认为符合地理位置、流通特性和认可度的一个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