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吴经理 联系方式: 同号
五代时期,南唐出现了开元篆隶对钱,翻开了钱币书法艺术的新篇章。北宋初,以天圣为始,“真篆”“隶篆”对钱开始逐渐发展,而到了徽宗时期,对钱的艺术更是达到了顶峰。钱文艺术就是当时北宋注重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政和通宝文政阔和隶书
24.74×1.49mm
华夏古泉网 2012年4月
成交价格:2730元
宋徽宗赵佶对书画的钟爱令其将书法艺术在钱文上发挥的。要知道,书法有三难,榜书、篆刻和钱文。在那一枚不足瓶盖大小的方圆之间内刻出钱文已属不易,而徽宗钱币却能生出如此般的变化,在机制币横行的今天,已成绝响。
我对徽宗文化的痴始于华夏历史,出于机缘,由书文延伸至钱币收藏,而终驻足在了徽宗钱币上。我时常叹服于古钱上映射出的那段斑驳岁月,或喜或悲,或嗔或痴,可山河故人、金戈铁马的岁月终却只留下了钱币上那一道道擦之不去划痕。
圣宋、政和、宣和皆为小平对钱,接触徽宗之初,爱上的便是政和。范仲淹的那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让我对政和通宝产生了的兴趣。在看到图谱的那一刻,上百种的版别变化如星河般璀璨。有幸在朋友的指点之下开始了逐一收藏,而在这么多的版别之中,行收藏,却又不舍割让的便是政和文政类。
提到了钱币书法,就不得不提到徽宗钱币,而提到了徽宗钱币,就不得不说一说政和文政和类。
书局的《北宋铜钱》中,将政和文政和分为两版。
政和通宝(左为文政和,右为文政阔和)
此两版重和样钱文类似,主要区别在于:
1. 文政和政字左半部正字后一笔向上挑,反文旁字体纤细;文政阔和正字横竖平直,反文旁方正未有笔画倾斜变化;
2. 文政和通字整体瘦长;文政阔和通字相对较宽,笔画稍粗;
3. 文政和和字纤细,起笔一瞥未出头左边内郭;文政阔和和字笔画较粗,起笔一瞥出头左边内郭;
4. 文政和宝字稍降,宝盖头偏圆;文政阔和宝字稍昂,宝盖头。
钱文整体上文政和字体瘦长,笔画纤细,而文政阔和笔画厚重有力,在笔画的宽度、厚度及高度上均超过文政和。
钱文赏析
笔者学习过一段时间的书法,对书法略知皮毛。书法写作中,横划越多的字体笔画间架结构较稳,写出来越好看,如大观通宝中的观字。而在字体结构中,上下结构的字又比左右结构的字更好写,更容易写出变化多端的字体。但政和通宝中的政字却是竖笔多且为左右结构的字体,虽然是简单九笔,但却更能体现出书者的功力。
一般而言,政字为左右结构,就书法而言,比较难写。多数情况下,采用一大一小,一旁为主一旁为辅的写法较为合适。而文政中的政字,左右笔画均匀,大小一致,尤为出彩。文政和的纤细笔画顺畅自然,尤其是后一捺,瘦金的楷意跃然于钱文,却又不失隶法收笔,实为点睛之笔。上下政和二字凸显瘦金楷意,而左右隶书通宝二字与上下真书互为呼应,真个将书法之美铸进了钱币的骨子里。再观文政阔和,晋唐之风犹存,字体楷隶结合,却又跳脱于晋唐,文字中正方直,不偏不倚,尽显宋室江山之势。
收藏赏析
文政和与文政阔和两版,一直以来皆为收藏大众所青睐,称其名誉版一点不虚。文政和为七级版,文政阔和为五级版,但在价格上,两版近年持续高涨不止,品相者,数千一枚也会引得众人趋之若鹜。
刚接触此两版时,一直不解为何七级版文政和也有如此高的价格。但在实际的收藏和交流过程中,逐渐发现,文政和反而有其原因,并不是依附于文政阔和才得此价格。
文政和的书法更贴近与瘦金书风,文字笔画纤细瘦长,如窈窕淑女,与文政阔和的方正中直形成鲜明对比;文政和与文政阔和在宋钱中的比例大概为10万枚宋钱中才会出现3-5枚文政或文政阔和,其中8-10枚文政或文政阔和才能出一枚品相的钱币。然而相较于文政阔和,文政却更不易得。殊不知,经过过手钱币的验证,文政和的铜质与文政阔和的铜质存在一定的不同,铅锡含量的比例有差异,再因为钱文风格等各种原因导致,文政和出好品的几率大大降低,多数未能上太多锈或者原光的文政和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断口,缺口、断笔及字体腐蚀的现象,且为点状分布在钱体及笔画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