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质银元:这种银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元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制造出来的,因为铜质坚硬造成图案粗糙模糊,虽然外表镀银,但一磨擦,即现出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比真银元尖亮,并伴有哨声。
铅质银元:是以铅充银、外为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图案与真银元基本上没有差别,但敲击出来的声音比较厚实,发闷,阴沉而带嗒音,用火烤热,随之变形,铅即流出。
夹馅银元:它的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比较厚,磨擦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种夹馅银元是假银元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铁、钢、铅、锌、锡等多种成分,敲击出来的声音厚实、短促沉闷,没有转音,重量比真银元轻,通常不足25克。
砂版银元:这种银元是运用翻砂技术制造出来的,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左右,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可碎裂,碎裂面呈浅灰色,材质多为铅、锡等近白色金属,敲击出来的声音也比较尖亮。市场上见到的假银元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其他方法
真银元的特点主要是听声音脆而洪亮,有音韵,互击有余音产生,反之则伪;看其币面颜色润白,图案自然清晰,色泽细腻丰富。当然真正细致鉴定的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听声音、看外形、称重量、定成色。
听声音。这是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银元,声音一般较柔和悦耳。不足成色的银元,因含铜量高,声色嘶哑、短促而又浑浊。假银元音长尖高或低闷。听声音一是靠“敲”,以左手拇指尖和中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心,用右手持另一枚银元敲击其边缘,听其声音进行鉴定,先把不正常的和可疑的银元挑出来,再行鉴别。二是靠碰,用右手拿一定数量(8至25枚左右)的银元,向下45°斜滑至左手,听其碰撞发出的声音,并结合图案、花纹来鉴定。
看外形。真币采用压力适度的冲压,将银币冷压成各种文字、图案、花纹,其色泽光鲜自然,纹饰深浅适度,边缘线条粗细均匀,间距也疏密一致。人像、发丝、胡须、穗芒等细微之处清晰有度,毫不杂乱。
称重量。一般真银元流通时间长短有异,磨损程度各异。但同一品种、版别的银币,其质量不会相差1克。比如壹圆银币重量平均约26.5克,半圆重量平均约13.25克。成色为88%则定为真币。
目前银元收藏确实非常热门,近几年价格也越来越高,参与了人也越来越多,有的不光是纯粹的兴趣爱好,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投资品种来参与的,毕竟在几千年的货币发展过程中,银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银元的出现在当时流通时就因为铸造精美而广受喜爱,清末的龙洋、民国的袁大头、孙小头、船洋。、大汉银元等等!在当时为中国的货币抵御的冲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因为几次特殊的历史时期导致银元有大量的损毁,到今天为止能够保存下来的已经非常稀有,所以银元收藏在以后应该会做来越高。
随着银元市场的火热,银元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这小半年来,银元的成交相当的活跃。有业内人士分析,银元的价格会一直往上涨,中间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小幅度的下跌,但不会对市场影响非常大,尤其是袁大头的涨幅可以说是非常高了。
江南省造的龙洋可以说是当下比较热门的品种之一,不仅因为它的品种多样还有它本身的特殊历史文化内涵。谈起龙洋银元,人们想到的就是北洋龙,它是我们在晚清时期的一种货币代表。但是在整个晚期时期还有一种银元比较特殊,他就是地方省造的银元。在当时由于各省纷纷抢夺铸币权,相继推出了代表性的银元。发行早、流通广的就是广东省造龙洋和湖北省造龙洋,但是我们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特殊的,他就是江南省造。
众多银元之中,无论是铸造量还是度,袁大头都能占。近些年,随着银元价格的飞涨,伪造的袁大头大量出现在市面上,文瀚乐拍看到其中很多都用了高纯度的白银铸造,仅凭材质根本难以分辨真假,但我们却可以通过银元的边齿,来判断银元的真伪。
民国三年的袁大头,它的边齿形状种类繁多,常见的是直齿和橄榄齿两种。直齿的边缘通常没有弧度,齿的侧面横切图看起来像是标准的矩形,通常齿槽是平的,而且很浅,这种齿可以根据齿槽和齿轮的宽度对比分为宽齿、窄齿、均匀直齿等不同类别,其中还偶尔会出现非常特殊的齿中齿,齿槽不是平面的,中间会形成细齿,与普通的齿有明显的差异。
橄榄齿指的是齿中间的槽并不是平的,而是有一定的弧度,这样整体的视觉效果就像一个枣核一样,犹如两端宽中间窄一样,当然,这只是一种细节效果。根据边缘的差异,又可以分为大弧橄榄齿与小弧橄榄齿,其中大弧橄榄齿的比较常见。袁大头的边齿形状并非是标准的,旧时候的机器铸造都会导致边齿出现变化,整体上边齿一圈并不会整齐如一,而是会形成深度和形状的变化。由于模具是固定的,在实际铸造的时候会出现一面齿深,另一面齿浅的现象,有时候币胚倒楞滚圆的幅度不同,就会形成一面直齿另一面为橄榄齿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