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考古人员在贵州安顺市关岭县的一处山洞中寻找史前遗迹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这一条“中国龙”的骸骨,根据学者检测提出:它是生活在距离如今2.2亿年的三叠纪水生爬行类动物,这一尊化石,保存的十分完整,总长七点六米,其中头部长七十六厘米,颈长五十四厘米,身长二点七米,其中以头部的形态特征,为明显,一共有两条尖尖的龙角,在龙头上翘出,酷似古代神龙的模样,因此它也就被叫做“新中国龙”化石。
每当说起能够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图腾,相信很多读者会不约而同想到一种奇特的生物,这就是龙。作为在东亚诸国神话传说当中的奇异生物,在文明不断的发展进化下,龙也逐渐诞生出了更多的寓意,相传它能显能隐,能细能巨,《本草纲目》认为,龙“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汇聚百兽之所长,因此又被当成是尊贵的象征。
在距今2.5亿年~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恐龙称霸地球近2亿年。恐龙时代之前,地球上都是些什么动物?近日,由我省地质在济源历时两年挖掘采集的一组古脊椎动物化石,经过三个月的修复,初露真容。这组化石经研究为距今2.59亿年前的古生代动物,被命名为复齿河南龙,属于似哺乳爬行动物。这种大型植食性动物,是恐龙时代之前很长时期内的主要动物,不仅是哺乳动物的祖先,也是人类的远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