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宝珍藏价值高,投资增值空间很大
制钱系古钱币的俗称,是以铜为主要质料的贱金属铸造,因其圆形中央有方孔而被历代文人戏称为“孔方兄”“孔方先生”。后人对各个朝代的制钱有差异称谓,如“秦半两”(始于秦始皇统一钱币)、“汉五铢”(汉朝)、“周布泉”(北周)、“唐开元”(唐朝)等。
清朝各个年号所铸之币,正面有标明年号的汉字,诸如“乾隆通宝”“光绪通宝”,反面有体现造币局(工厂)所在地的满文。在顺治年间,天下12个造币局所铸之钱,反面除满文外尚有汉字,以体现造币局所在地。
至康熙年间,天下又增设了8个造币局,这20个造币局均沿袭了在制钱反面标明满、汉两种文字的做法,后人称其为“顺治背字”“康熙背字”。所谓背字,即指反面有汉字。自雍正时期始作废汉字,仅以满文体现。听说,制钱正面“康熙通宝”四个字为康熙天子御笔,若干“复制品”由驿站传送到各地造币局。制钱反面体现造币局所在地的汉字,则由当地官员或名人题书,这些从制钱正反面的字体、字形,以及巨细都能获得印证。约莫在民国初年,有钱币藏者为利便影象,将20个体现造币局所在地的汉字编成一首五言诗:“同福宁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临广浙,陕桂台云漳。”其中同为山西大同,原为山西太原。我于上世纪80年月末集全“康熙通宝”钱币,其中的“漳”“南”“台”字钱币尤其难堪。
康熙通宝评估,康熙通宝凭证反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和仿“顺治五式”满华文钱。此枚康熙通宝为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面文书“康熙通宝”,钱背穿孔左右为满文“宝泉”,钱币形制规整,古旧又自然,别有一番风味,珍藏价值,有着很大的投资增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