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旗币历史介绍
由于双旗币产生于民国时期,民国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在兵荒马乱、国内战争频发的期间内,钱币在阅历了无穷的年月之后,依然能够完好地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具有很高的文物保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艺术品鉴价值。收藏的意义不仅在于拥有藏品,更大乐趣则在于破解藏品的蕴含的历史价值。
中国早的铜币(机制铜币)由两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十三年(1887)奏准创建广东造币厂,光绪十五年(1889)开始生产机制铜元,这是我国钱币史上称谓"机制币"的开始。
铜元在我国发行流通前后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它在我国货币的历史的长河中,仅是十分短暂的一瞬间,但中国铜元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演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过程,是中国近代货币史和钱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历来以它特的魅力,吸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钱币、学者、收藏者、爱好者去总结和回顾
铜币样式依民国规定,正面两边铸有麦穗图,取丰岁足民之意,中间书写“贰十文”字样。背面上下两边分别铸有“铜币”“民国八年”中间铸“十八星旗”和“五色旗”。
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大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叉的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民国铜币”字样。